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我国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重庆市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重庆市璧山区绿岛新区成为重庆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海绵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和削减率进行研究有助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工作。本研究在璧山区绿岛新区选取了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商业用地、广场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分别简称:居住、道路、商业、广场和公共)的初期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以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和Fe含量为污染指标,对降雨历时变化规律、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初期冲刷效应、场次降雨污染物的平均浓度(EMC)、径流污染负荷和径流污染因素等进行研究,并利用SWMM模型考察低影响开发(LID)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率,主要结论如:1、污染物瞬时浓度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波动范围较大,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他4个功能区。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呈衰减态势,且递减趋势前陡后缓,污染物的衰减主要发生在降雨的1020 min左右,在径流形成的5060 min左右,污染物浓度基本都趋于稳定。2、S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和污染物可生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功能区SS与COD和BOD5的相关性较好,与TP和Fe的相关性较差。各功能区的BOD5/COD比值均远小于0.3,说明璧山区绿岛新区各功能区的初期雨水可生化性较差,不宜生化处理。3、基于M(v)曲线和b参数的初期冲刷效应分析表明,璧山不同功能区的雨水径流都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居住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冲刷效应强弱为Fe>TN>SS>BOD5>COD>TP;道路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冲刷效应强弱为Fe>SS>COD>BOD5>TN>TP;商业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冲刷效应强弱为SS>COD>Fe>TN>BOD5>TP;广场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冲刷效应强弱为Fe>SS>TP>COD>TN>BOD5;公共雨水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冲刷效应强弱为TP>BOD5>COD>Fe>TN>SS。比较不同功能区场次降雨事件污染物的b参数平均值,可以得出商业的初期冲刷效应最强,公共的初期冲刷效应最弱。居住、道路、商业、广场和公共适宜的初期径流截流率分别为30%、30%、40%、40%和40%。4、EMC和年污染负荷分析得出,居住雨水径流中SS、COD、BOD5、TN、TP和Fe的EMC平均值分别为66.56、56.70、4.15、2.52、0.09和0.12 mg/L;道路的分别为250.59、80.04、7.35、4.30、0.17和0.25 mg/L;商业的分别为101.03、60.45、4.86、3.80、0.11和0.05 mg/L;广场的分别为106.99、55.93、4.57、3.87、0.07和0.13mg/L;公共的分别为117.60、68.10、5.51、3.94、0.13和0.28 mg/L。居住雨水径流中SS、COD、BOD5、TN、TP和Fe在研究区域内的年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7.58、14.98、1.10、0.67、0.02和0.03 t/km2;道路的分别为238.39、76.14、6.99、4.09、0.16和0.24 t/km2;商业的分别为46.04、27.48、2.21、1.73、0.05和0.02 t/km2;广场的分别为23.18、12.12、0.99、0.84、0.02和0.03 t/km2;公共的分别为20.88、12.09、0.98、0.70、0.02和0.05 t/km2。道路是璧山区绿岛新区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5、径流污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初期雨水径流中道路各污染物的浓度远高于其他功能区。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相关性较强,与雨前干期天数相关性较差。6、基于SWMM模型的削减率研究表明,LID改造前后各污染物排放总量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数值有所减小,重现期为10年一遇时排放总量最大;各污染物的削减率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均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