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著词研究四题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著,宝祐四年进士及第,在宋时任过许多官,宋亡后入元,且隐居未仕元朝。存词121首,本文选取《本堂词》中较有意义的词作进行理论上的探究,力图展现陈著词的整体风貌。  本文共选取三个问题来进行研究。第一,在内容上,选取陈著词题材中的寿词与节序词进行研究,因为这两类题材最能体现词人的遗民情怀。陈寿词不仅突破了传统寿词的表现模式,而且加入了词人的亡国之感。节序词,抒发的是时光难再的感慨,节日、节令期间最容易触发词人敏感的神经,因此也最能把握词人的遗民心态。第二,在艺术价值上,陈词的艺术成就并不是最高的,无论是风格还是手法,较之同时期的词人都稍有逊色。但其中的一方面是比较特殊的,就是词的特殊结构——时空结构。我们知道其他词人也有这种时空构建,但陈词中的这种时空结构更加突出。在陈著词的时空构建中,他主要把笔触落在过去,表达的是对过去生活的赞美与怀恋,由对过去的描写,引出过去与现在、未来相互交错的结构特征。第三,从词史价值角度来讲,阐述了陈词雅与俗的问题。陈著经历了由宋入元,其词既有继承又有吸收。一方面,趋“雅”是陈词的主要特征,在意象和语言上都呈现出雅的特征。另一方面,陈词也吸收了民间俗文化与元文化某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俗”的特征,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都有所表现,由此可看出陈词俗化的现象。南宋末年动荡的政治环境,给陈著带来了特殊的人生经历,在其词中就表现了时代的悲欢离合。虽然陈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其词体现出的独特遗民之感,以及对词的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值得我们对《本堂词》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米勒的“异质性”理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异质性理论的概念、范畴、特征、应用和不足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尤其对异质性理论的解构主义特征和
虽然国内语言教学界对开设高级汉语实况听力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无论是从听力研究普遍理论,汉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还是留学生的实际需要,都证明了开设高级汉语实况听力课程的科学性
本文旨在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对宋代词坛唱和活动作出全面研究。  第一章:宋代词坛唱和概述。主要从“高产”和者、即时唱和的发生空间、异时唱和的互动渠道、两宋词坛唱和的
在当代文坛,女作家叶广芩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她涉猎的题材很广泛,作品屡次在全国获奖。新世纪初,她远赴陕西周至老县城任挂职县委副书记,开始生态文学创作
语言幽默是喜剧呈现笑料,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为了最大化剧情的幽默效果,剧作家在台词的组织上匠心独运。通过巧妙地变化规则来组织喜剧台词,可令语言表达别样生辉、幽默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