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肠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大肠癌的高发地区行列,每年新发病例约400,000,其中30-40岁的中青年患者占多数。大肠癌的防治形势严峻。因此,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肠癌诊断与治疗相关的靶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Hedgehog(Hh)信号通路参与胚胎发育、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在机体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在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但Hh信号通路如何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偶氮甲烷(AOM)是一种能特异性诱导大肠癌发生的化学物质,我们采用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小鼠大肠癌模型。并利用该动物模型研究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改变,为研发治疗大肠癌的靶向药物提供新方向。研究目的:1、研究Hh信号通路中SuFu、Gli1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在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该模型在研究Hh信号通路对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价值。2、通过构建过表达SuFu的小鼠大肠癌稳定细胞系,研究Hh信号通路负性调控因子SuFu对Gli1、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uFu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AOM/DSS联合诱导构建小鼠大肠癌模型:选用体重20-24g的雌性BALB/c小鼠用于实验,随机分为A/D组、AOM组、DSS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8只。实验第1天,按12mg/kg的剂量向A/D组、AOM小鼠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向DSS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自第2周开始A/D组、DSS组小鼠每3周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分子量:5000)溶液1次,每次1周,连续9周。实验第24周处死小鼠。以肉眼见大肠新生物形成、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Feosin,HE)染色验证肿瘤形成为模型构建成功标志。2、小鼠一般状态的观察和检测(1)实验前9周每周称量各组小鼠体重,观察小鼠饮用3%DSS期间各组小鼠是否出现便血、腹泻等;(2)实验第24周处死小鼠,肉眼观察小鼠大肠大体形态改变,测量大肠长度,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3、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中SuFu、Gli1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4、SuFu过表达小鼠大肠癌稳定细胞系的构建:(1)构建表达小鼠SuFu真核表达质粒;(2)PEI法将重组质粒pUB6/V5-His-SuFu转染至小鼠大肠癌细胞C26,用Blasticidin筛选稳定表达pUB6/V5-His-SuFu的C26细胞(C26-SuFu),WesternBlot检测外源性SuFu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C26-SuFu细胞中Gli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一、动物实验1、首次饮用3%DSS溶液后,A/D组、DSS组小鼠分别有23/27、24/28只小鼠出现腹泻或便血。第二次饮用3%DSS溶液后,分别有22/27,21/26只小鼠出现腹泻或便血。第三次饮用3%DSS溶液后,分别有17/20、18/23只小鼠出现腹泻或便血。出现腹泻或便血小鼠在恢复自然饮水1周后大便恢复正常。AOM组及对照组始终未出现腹泻、便血。2、首次饮用3%DSS溶液1周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6.523,p<0.01)。各组小鼠增重如下:A/D组-1.33±1.52g、AOM组0.03±1.03g、DSS组-1.8±1.25g、对照组0.95±0.92g。第二次、第三次饮用3%DSS溶液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8,p>0.05;F=2.557,p>0.05)。3、在实验第7周末,每组小鼠各处死12只,各组小鼠大肠均未见新生物。实验第24周处死小鼠,A/D组小鼠、DSS组小鼠大肠较对照组明显短缩(p<0.05)。A/D组中3只(3/3)小鼠大肠可见新生物,均位于大肠远端;AOM组、DSS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大肠未见新生物。HE染色显示A/D组小鼠大肠新生物为癌组织;其他各对照组大肠组织腺体结构排列整齐,无异型细胞,部分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4、各组小鼠大肠组织与大肠癌组织中SuFu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98,p<0.05)。A/D组小鼠大肠癌组织、AOM组小鼠大肠组织中SuFu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A/D组大肠癌组织与AOM组、DSS组之间SuFu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M组与DSS组、DSS组与对照组之间SuFu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小鼠Gli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63,p<0.05)。A/D组小鼠大肠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水平较DSS组、对照组大肠组织高(p<0.05)。A/D组与AOM组、DSS组与对照组之间Gli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M组与DSS组、对照组Gli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小鼠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39,p<0.05)。A/D组小鼠大肠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较DSS组、对照组大肠组织高(p<0.05)。A/D组与AOM组、DSS组与对照组之间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M组与DSS组、对照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细胞实验1、经PCR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pUB6/V5-His-SuFu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2、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SuFu,验证稳定表达SuFu小鼠大肠癌细胞系构建成功。3、过表达SuFu的小鼠大肠癌稳定细胞系中Gli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AOM/DSS诱导的小鼠大肠癌模型可用于研究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2、稳定表达SuFu的小鼠大肠癌细胞系可用于SuFu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3、Hedgehog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被异常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