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度城市化和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适老性的绿地空间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城市公园对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已成为公园绿地的主要使用群体。目前,针对景观视觉特征与人体生理心理响应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成都市城市公园代表性景观—竹景作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作为受试者,对成都市城市公园的竹景视觉特征进行提取,以城市环境作为刺激源,分析竹景视觉特征与老年人情绪恢复(脑电波解译)、景观偏好和知觉恢复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确定景观视觉特征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规律,从而为老年人健康促进型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筛选出来的关键景观视觉特征,进行室内模拟交互实验,探讨不同竹林林下植被种类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响应关系。选用了竹林林下常见植被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inn.f.)Ker-Gawl.)和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以及半耐阴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无花和有花)这四种植物以及裸土和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 A.et C.Riv.)进行配置的林下空间作为实验组,以老年人活动室作为对照组。试图探讨林下空间为裸土,以及不同地被植物和人面竹搭配营造的空间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规律。分析比较了老年人在不同竹林林下空间和在老年人活动室的情绪值(脑电波解译)、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注意力测试值、景观偏好值和知觉恢复值之间的差异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成都市城市公园的老年人健康促进型景观提出了循证优化策略,并且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循证改造设计。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竹景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城市环境相比,大部分景观对老年人的“压力(FRU)”值和“注意(FOC)”值都有较好的降低作用,这说明竹景对老年人的压力减轻和注意力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竹景视觉特征对老年人情绪恢复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与女性生理心理响应显著相关的景观视觉特征较多,其中显著影响女性压力恢复的景观视觉特征较多,女性在景观中可能较容易获得与压力有关的负向情绪的改善。(3)竹景对老年人的心理感知具有积极影响,老年人对竹景的景观偏好感知和知觉恢复均显著高于城市环境,竹景的这个两种感知的6个分项指标量测值显著高于城市环境的量测值。女性受试者对竹景的景观偏好值和知觉恢复值均高于男性受试者。(4)竹林林下空间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正向情绪,有开花植物的竹林林下空间具有最佳的放松效益,暴露在竹林林下空间(人面竹+有花杜鹃,YHDJ)时,老年人“放松(MED)”值显著高于其他空间。(5)竹林林下空间可以有效增强自主神经系统(ANS)动态平衡的调节能力,老年人在在竹林林下空间(人面竹+有花杜鹃,YHDJ)中,副交感神经活动明显高于其他空间,交感神经活动明显低于其他空间,并且与实验组竹林林下空间(人面竹+裸土,LT)和对照组空间(老年人活动中心,HDS)存在显著差异。(6)竹林林下空间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报告的正向情绪、景观偏好值和知觉恢复值。不同类型竹林空间对老年人注意力恢复没有显著差异,竹林林下空间(人面竹+有花杜鹃,YHDJ)具有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