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其增长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弊端凸显。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调整地位所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国内过剩产能的转移指明了方向——国际市场,为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通过梳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相互关系的文章,总结出了“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增加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借助41个样本国数据和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框架。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能够反映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而不仅仅是单方向的影响,且能够容纳多个影响因素及反映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与现实经济环境更加贴近。研究表明:(1)中国出口贸易增加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2)中国经济增长会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也会增加中国国内消费,但是其促进强度不及对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大。中国经济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主要产生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3)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出口贸易的增加对这三个地区经济影响的传导效率最佳。(4)“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促进中国出口贸易,中国出口贸易增加促进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望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互利互惠。(5)人民币汇率和短期利率上升分别抑制和促进经济增长;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的,当其高于一定水平后对中国经济产生抑制作用。(6)上述所提及的变量间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变量对不同地区或国家相同变量的影响不同。针对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下列建议:应当继续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利用本次契机为中国过剩产能寻求海外市场以获得最高利润的同时也推动进口国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增长。在未来几年中国出口贸易选择上,应当在维持原有的出口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加大与目前贸易合作力度较小的国家的合作。可以考虑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但在合作国选择时,应全面考虑合作国的政治、经济、国内外环境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