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带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和碳排放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种养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长期实践探索出来被广泛推广发展的产业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环境下,政府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提供激励和规制来推动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实施,由此形成了包含政府、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服务业等多产业主体在内的循环型农业产业,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的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将直接影响产业主体的经济行为选择,进而决定了产业经济绩效实现以及制度的绩效。基于新SCP分析范式考察该产业组织经济分析成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而政府在农业循环经济中扮演着制度供给的角色。因此,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研究,构建RCP理论分析范式。政府与市场主体间、市场主体相互间是否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补偿或规制、粪肥交易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易费用的影响。本论文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展开产业主体间缔结不完全契约、执行契约履约等过程中资产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三方面的分析,探索影响产业经济绩效的机理,明确政府制度供给要实现绩效最优的影响因素和制度变迁的路径。本文以产业组织SCP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围绕制度供给(R)、契约履约行为(C)、制度绩效(P)建立了RCP理论分析框架。从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引出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其变迁。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探讨了种养循环模式下政府与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服务业等在内的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之间的契约不完全性成因、履约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来仿真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和利益最优决策行为。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方法,采用四川省140个县域农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测量了交易费用的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三个因素对经济绩效的相关性影响。通过梳理循环型农业政策制度的变迁过程,采用SBM模型计算县域农业经济效率损失,测度了时间序列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绩效。为了检验上述理论推理与计量结果,本文最后选取一个典型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县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了示范区内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间的不完全契约效率问题,验证了契约履约、交易费用、制度共同作用下循环型农业产业市场绩效和制度绩效的形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交易费用是各主体参与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共同动因。种养结合模式下的政府和养殖业、种植业、农业服务业一起构成的循环型农业产业是基于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形成而串联起来的产业,也是当前循环型农业的主导模式。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专用性投资、降低环境规制成本、增加预期收益、获得服务报酬等是各主体参与循环型农业产业的不同动因表现。(2)契约履约是循环型农业产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养殖业在履约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与产业主体之间通过制度的方式提供激励和约束形成了契约,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相互链接形成契约。以养殖企业产生的生产废弃物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循环体系中,养殖企业一旦选择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就不会轻易改变策略,还会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种植业和服务业的加入,促成产业内不完全契约的履约,共同实现循环型农业产业的有效有序运行。(3)契约履约的关键是单个微观主体交易费用的降低,降低循环型农业产业整体的交易费用需要关注规模性和风险性。政府提供的制度供给以降低养殖业交易费用为主导,激励结果显著。种植业和服务业在契约的实施过程中是跟随成本费用和预期收益的变动而决定履约策略选择,只有有效降低产业内微观主体的交易费用,才能推动循环型农业产业实现各主体的均衡策略。从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三个因素测量产业的交易费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被证明是负相关的,针对规模性和风险性的调控举措是下一步循环型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4)我国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整体实施效果显著,但具体政策绩效还需要关注长效机制。从动态演化博弈过程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降低交易费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对参与主体具有较好的粘性。文章测度制度实施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时间序列上的经济效率损失显著下降的拐点,证实了制度实施的效果显著。在对畜牧大县和非畜牧大县的经济效率损失变化情况对比中呈现出时间序列上的差异化变动,也印证了畜牧大县享受制度实施带来的效果显著,尤其2017年开始实施的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对项目县的经济效率提升显著有效。但这一具体政策实施时间尚短,还需要继续跟踪长效机制检验制度绩效。(5)契约履约、交易费用降低、制度有效,三者协同作用推进了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县域是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的主要经济单元。论文在对典型示范区内循环型农业产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在县域循环型农业产业中,种养模式下的农业服务业较好的衔接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资源化再利用工作,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在多主体的资源匹配和契约履约过程中,各主体的最优策略选择充分体现了交易费用的重要影响作用。政府供给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制度是推动县域循环型农业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关键。产业中的不完全契约、交易费用和制度三者协同作用下推进了县域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降低交易费用、完善市场机制、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归纳如下:(1)本研究拓展了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产业组织分析理论为支撑,构建RCP分析框架。从政府制度供给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的视角进行计量与案例研究,具有明显的新意。(2)本研究在方法运用上有两点创新:一是,探索性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计量分析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运用12年县域数据,测量了循环型农业产业交易费用的决定性因素,发现风险性和规模性是制约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二是,以典型案例的分析方法,跟踪收集了样本点微观主体4年的经营性数据,验证了政府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