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企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代理人直接控制并经营企业,具备专业技能与业务经营上的才能,占据信息优势地位。而所有者不参与经营,对企业的信息的了解是有限的,且往往是表面上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衍生出了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即:资本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经理人员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除了追求更高的货币收益之外还力图获得更多的非货币性物品。而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性物品之间存在某种替代成本,即代理人员对非货币物品的追求将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与企业利润的下降,这与委托人的目标利益产生冲突,这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成为现代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高管通过持有公司的股份,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的目的。经调查证实,这种激励机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三十年后开始在西方盛行,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到2008年年底,据统计美国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采用了高管持股激励计划。但是有研究证明,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利益不一致的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说上市公司高管持有公司股份使得高管利用手中掌握的控制权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由于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有可能在公司治理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逐步显现,即对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日渐显著。那么高管增持或减持股票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如何呢?以及一般高管是运用什么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鉴于此,本文欲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达到帮助投资者发觉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的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经验数据角度揭示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的具体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高管增减持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8年至2011年间2042家高管增减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了核心利润模型和高管增减持、盈余管理关系计量模型,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发现: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高管在增持股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现象,并且高管是通过核心利润分类转移这种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对盈余的操纵。同时说明高管增持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通过费用的分类转移也称核心利润分类转移进行向下的会计盈余管理,从而使其增持的成本降低;(二)资产负债率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从而使其盈余操控的程度降低。业绩越好的公司在增持股份过程中反而很少进行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