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烂病是发生在梨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地的梨种植区均发现有该病害的发生,尤其在北部地区发病较重,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生产上梨腐烂病的防治常参照苹果腐烂病,但二者的菌落形态和对寄主的选择性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苹果腐烂病菌侵染特性与致病机理的研究较多,尚未见梨腐烂病菌有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在采用ATMT技术对梨腐烂病菌进行GFP标记并筛选出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转化子的基础上,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和比较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为解析梨腐烂病菌的侵染特性及探讨其致病机理提供试验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农杆菌介导梨腐烂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利用ATMT技术对梨腐烂病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并对不同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温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浓度为0.2μg/m L、梨腐烂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1×105/m L、共培养时间3 d、共培养温度22℃时,农杆菌介导梨腐烂病菌遗传转化的效率最高。2.梨腐烂病菌转化子的鉴定与筛选。共获得梨腐烂病菌强致病力菌株(F-HN-6)转化子476个、弱致病力菌株(F-HN-2a-1)转化子237个,从中分别挑取30个强致病林菌株和23个弱致病力菌株的转化子测定其荧光和潮霉素抗性的稳定性,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子插入的hph和gfp基因,对转化子进行验证;比较野生型菌株及其转化子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和致病性,筛选出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和致病性以及菌落形态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强致病力菌株转化子F-HN-6-1、F-HN-6-3、F-HN-6-15和弱致病力菌株转化子F-HN-2a-1-4、F-HN-2a-1-6、F-HN-2a-1-7。3.强、弱致病力菌株转化子在梨树组织中侵染和扩展的荧光显微观察。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强致病力菌株转化子F-HN-6-1和弱致病力菌株转化子F-HN-2a-1-4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的‘丰水’梨叶片及1年生枝条,观察和比较强、弱致病力转化子在梨树组织上的侵染和扩展。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强、弱致病力菌株在叶片和枝条上的侵染和扩展均存在差异,梨腐烂病菌的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扩展,菌丝前端的叶片组织颜色发生变化,形成一段变色带,强致病力菌株侵染形成的变色带较弱致病力菌株形成的变色带宽;强致病力菌株在枝条上的侵入能力较弱致病力菌株强,菌丝主要在枝条的韧皮部和皮层组织扩展,木质部组织中未观察到菌丝,菌丝前端的枝条组织也有一条变色带,病部组织的细胞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