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人文阐释体系的构建角度入手探讨董仲舒的经学阐释,说明董论中阐释载体与“大一统”的人文体系形成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董仲舒所构建的言说义理同安置各人文元素的节文场域如何对应,以对这一体系所试图揭示的“适宜”传承和探索路径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揭示一些习以为常的经学阐释元素和理念的由来,以及在董仲舒所构建经学体系初期的形态。传统认为董仲舒作为“儒者宗”,使得景、武间儒家接替黄老之学而开始成为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文阐释体系的构建角度入手探讨董仲舒的经学阐释,说明董论中阐释载体与“大一统”的人文体系形成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董仲舒所构建的言说义理同安置各人文元素的节文场域如何对应,以对这一体系所试图揭示的“适宜”传承和探索路径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揭示一些习以为常的经学阐释元素和理念的由来,以及在董仲舒所构建经学体系初期的形态。传统认为董仲舒作为“儒者宗”,使得景、武间儒家接替黄老之学而开始成为经学构建的主导学术流派是不证自明的史实。基于这一史实,本文借董仲舒“推阴阳”这种广阔的学术视角,对经学作为人文核心同自然的联系进行了深度发掘。“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天人感应”的体察方式并非董仲舒向壁虚构,“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的人文阐释理念也不是汉初《春秋》学者突发奇想。这些理念同公羊学派所倡导“大一统”一样,都是人文传统自上代诗乐教化以来不断嬗递的结果。董仲舒的经学阐释不仅葆有了历代嬗递中的人文元素,也为其在当世人文实践中铺就了作用理路,实现了“乐”《诗》《春秋》等人文要素的转生。从今见可靠资料看,董仲舒是最早有意识对中介天地和人文的儒学领域进行整体系统化的大儒。在讨论董仲舒所构建的经学阐释体系时,本文详细回顾了董仲舒所关注的“乐”、《诗》、《春秋》等形态。以董仲舒认定的物理、人情为入路,结合相关史实,梳理了“乐”在人文体系中浮现的过程。“乐”何以在董仲舒拟构的经学体系中占据基理位置,成为“六艺之科”得以在经学体系中安置的文化根基,是本文试图了解董仲舒经学阐释体系的入路。对“乐”文化所衍生的“乐语”及随后落成《诗》的具体形态和文化角色进行关注,可使董仲舒论中各“六艺之科”的经学意义更加明确。通过描述宗周教《诗》、儒门用《诗》同汉初诂《诗》的联系,可进而阐明“赋《诗》断章”同“《诗》无达诂”之间的深刻文化渊源。通过祭祀中“乐”同“言辞”的联系,可重新审视契刻符号同“语音”的结合在人文阐释中的历史性意义。进而可说明“文辞”为主要形态的《春秋》在接替诗乐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大一统”理念,并继承“鬼”“神”原始概念而生成“三统”“三世”的成熟义理。在汉初的文化建构中,陆贾、贾谊对《穀梁》《左传》阐释立场的偏用,已体现了《春秋》学所蕴含义理在人文构建中的巨大作用。至董仲舒时,《诗三百》作为训诂的直接担当,已经基本促成了新时代文辞意义的替新;同时,《十九章》的著成,使得《诗三百》成为完全脱离“音乐”的文辞体系,《春秋》之学作为人文阐释担当已成为时代必然。董仲舒作为《公羊》大师,充分发挥文辞的义理之长,对《春秋》这一义理场域进行了分化和再建构,使“无达辞”的阐释有了合理的去向,《春秋》也成为一个既在理论上自足,又同现世人文相通的阐释场域。“适宜”在人文中的积累明确产生了“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小学生刚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养成学习、生活、安全等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开发和设计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你好,小贤童"包含开学报到课程、入学教育课程和实施评价课程等系列课程。通过体验性活动课程和长达一个月的常规教育课程,使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懂得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随着压气机气动性能的不断提升,结构设计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以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两种结构设计进行了气动性能影响分析。其一为叶根倒圆以改善叶根的应力集中问题。叶根的倒圆结构在叶片吸力面呈现叶片局部正向弯曲的形态,通过控制横向二次流来改善局部流动;但在叶片的压力面,叶根倒圆的作用效果相反。通流面积的减小将降低多级压气机的堵塞流量,但效率和喘振压比的提升需要经过综合的评判。受加工工艺限制,叶片的
在设计燃气轮机TCA系统管道时,不仅需要考虑管道的布置,同时还要兼顾管道内气体的压损,并考核管道应力和管口荷载。文中提出一种基于Flomaster和ANSYS联合仿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即首先采用SolidWorks Routing插件布置管道,在此基础上采用Flomaster计算了管道内气体的压损。然后对管道进行了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校核,并采用NEMA SM23校核管口荷载。对比分析两种TCA管道
油用牡丹是国家为保障粮油安全和优质食用油有效供给而大力发展的新兴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有效规范油用牡丹生产、市场流通和服务,保障牡丹籽、牡丹籽油等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油用牡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油用牡丹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需加快关键环节与产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导人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字当头,学行相连,知行合一,榜样育人,这是一种经典的提炼。提高教师的素质,永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关键。教师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通过言传身教,学生才能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康复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评估模型,并实现预警分级管理。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280例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基础资料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80例,通过一般资料量表收集对照组病人基础信息,统计不良预后病人例数,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
"双减"工作不仅要在形式上、数量上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真正地减下来,更要在正确育人导向下,真正思考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核心,进行育人体系的重构。围绕学校的课后服务,分析课后服务在"双减"工作中的功能价值,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变化划分学校课后服务可能经历的三个阶段并提出每个阶段重点实施策略。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体育类培训开展,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法治保障;重塑健康成长教育生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
学校要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地,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需结合学校个性化课程和学生自主参与原则,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对症施策。以学校班级课后服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双减"下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问题、原因及策略,以期对其他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有所启发。研究结果表明,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发品质课程和创造品牌班级三个方面着力,是学校减负提质可供探索的方向。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短板与不足。"双减"格局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成为了新的目标导向。课后服务与其他环节相联动,教育信息化2.0也给我国课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特提出制定和完善课后服务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体制机制、加强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