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能够准确的反映其真实价值。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异象层出不穷。许多问题已经超出传统金融学框架能解释的范畴。学者们致力于探索这些异象发生的原因,行为金融学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中的投资者情绪成功解释了传统金融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学术界常用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指标。学者们认为当消费者在经济中丧失自己的自信,他们在股票市场中也常常没有信心(Fisher&Statman,2000;Qiu&Welch,2006)[1][2]。因此本文认为消费信心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本文首先对课题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对风险传染的净传染渠道进行了分析,包括唤醒效应、羊群效应、注意力配置效应。接着,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考虑到全球各个国家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美国股票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传染的过程中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来说明股票市场中消费信心指数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本文选取2006年1月4日-2016年12月30日上证指数收盘价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盘价,利用GARCH模型计算出相应日期中国股票市场VaR和美国股票市场VaR,将他们作为风险指标进行回归,得到中美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系数。再将两个市场VaR回归得到的风险传染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中美两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以此说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对风险传染存在影响,并试图分析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1)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存在正向风险传染;(2)消费者信心指数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有正有负,这是因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对风险传染通过两条路径实现;(3)中国市场本身的情绪变化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更大。最后,根据上述的理论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监测股票市场异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跨国传染;重视中小投资者教育,增加机构投资者比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建立投资者情绪管理,引导投资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