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与普及,“互联网+”理念及技术跳跃出商业范畴,将观念革新、机制创新、方式更新的触角伸向了公共服务领域,为推动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破解供需矛盾、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新的背景下,网络治理、数字治理、新公共治理一系列前沿理论为“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设计了理论框架,响应了“互联网+”公共服务时代要求。本质而言,“互联网+”公共服务是一种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数字治理和新公共治理在当代中国的实践。Uber杭州、南京锁金街道智慧社区建设、徐州公安“微警务”平台三个案例表明,以“互联网+”为政策工具和政策环境的公共服务供给,改造着传统公共服务模式,重塑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公共服务的网络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展现出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带给人们种种困惑。挑战有二:一是对“互联网”本身的治理问题,如数字鸿沟、信息安全风险等;二是公共服务网络化供给的治理问题,如参与主体产权与责任模糊、公共服务方式转型困难、观念固化与参与意识薄弱等。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及权责划分,是应对挑战、完善供给体系的思路和方向。微观上,应明确“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下政府、企业、社会的角色定位和应有的作为;宏观上,应从理念、技术、制度三个层面入手,以网络思维推动网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