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佳方法,但排斥反应的存在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又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开展,因此,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成为肝移植研究的重点。本课题构建了携带CTLA4Ig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等方法证实CTLA4Ig可以以外分泌方式进行表达。该转基因干细胞在体外显示出强于未转基因MSCs的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作用,且将其培养上清加入到MLR体系中可以抑制体系中IL-2的产生,证实在此抑制过程中CTLA4Ig发挥了一定作用。应用含有HGF等因子的条件诱导培养液对CTLA4Ig基因修饰的MSCs进行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培养,结果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不仅可以表达AFP、Alb、CK18等肝细胞特异性标志,而且还具有储存糖原和摄取/排泌染料的成熟肝细胞功能,这说明基因修饰后的MSCs仍然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此外,在诱导7天时,转基因MSCs仍然具有与未经诱导的转基因MSCs相同的抑制MLR作用。以雌性LEW大鼠为受体,雌性DA大鼠为供体建立大鼠肝移植排斥模型,于肝移植术后经门静脉输注CTLA4Ig基因修饰的雄性LEW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发现在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鼠可长期存活(>120天),肝脏生化指标检测证实移植肝基本维持正常功能,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肝在术后30天排斥反应消失,证实受者对移植肝发生了免疫耐受,通过皮肤移植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进一步证实此耐受为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本研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特性和CTLA4Ig阻断T细胞活化的CD28/B7协同刺激通路的功能结合起来,通过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为最终摆脱肝移植术后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供新的细胞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