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段,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政治语篇是政治家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为了某一明确目的所进行的社会活动。政治语篇中的信息对多数受众来说是复杂而抽象的,因此政治家常使用大量隐喻使之具体化。政治语篇类别中,因为经济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及发展,经济政治语篇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尝试构建一个用以解释经济政治语篇中隐喻现象的理论模型,以强调隐喻生成中的动态过程,突显背景知识对隐喻成分选取的作用,阐释隐喻的差异性,旨在弥补以上两种理论对隐喻现象特异性解释的不足。国家年度经济报告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总结一年来经济工作成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语言特点体现为真实、正式,并具有权威性;同时中美经济报告中常会使用大量隐喻来构建某类抽象的经济概念。如何正确识解其中的经济术语及概念,是从事语言工作的研究者应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依托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及概念整合理论,构建针对中美经济政治语篇中隐喻生成和解读的新模型。本文研究步骤分为三步:首先,分别提取中美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根据源域概念将隐喻归类;其次,利用新生成的理论模型分别提取并分析两个语料中的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最后,对比分析中英语料中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并阐释原因,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分析两种语言中的经济隐喻,说明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二理论在解释隐喻的过程中均忽略了意义生成的动态过程。本文生成的新理论模型在该方面做了改善,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经济政治语篇中隐晦、抽象的经济概念,从而促进对相关语篇的整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