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衰弱与动态血压参数与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及探索不同中医证型间衰弱的差异,决定是否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衰弱状态以达到更好控制血压的效果。材料与方法:依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的西医诊断标准,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心内科住院的65岁以上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进行衰弱评估,分为非衰弱期、衰弱前期和衰弱期3组,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中医证型诊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文章以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为观察指标,观察3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及其血压变异与血压昼夜波动规律,观察衰弱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是否有差异,分析变化趋势。最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汇总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推断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病例中衰弱组39例(45.3%),衰弱前期组27例(31.4%),非衰弱组20例(23.3%);按性别分类,男性24例,女性62例,入组人群年龄在65~98岁,平均(78.30±8.44)岁,65-79岁51例,≥80岁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3级患者最多,共60例(69.7%),高血压2级患者次之,共21例(24.4%),高血压1级患者最少,共5例(5.8%);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主要都属于很高危;高血压病程在1~50年,平均(13.51±10.72)年。本研究中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占76.7%,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占68.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杓型血压)共11例(12.8%),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共75例(87.2%),其中非杓型血压31例(36.0%),超杓型血压者4例(4.7%),反杓型血压40例(46.5%);75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非衰弱期18例(24%),衰弱前期23例(30.7%),衰弱期34例(45.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随衰弱程度增加而增加者且占多数,无统计学差异(P>0.999)。2.三组患者在BMI、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体育锻炼、共病数量、多重用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高血压分级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高血压家族史、婚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中24h SBP、d SBP、清晨SBP、24h PP、d PP、n PP、d SCV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BMI、d PP、n PP与衰弱独立负相关;多重用药、清晨SBP、24h PP与衰弱独立正相关;其他血压单因素分析P<0.05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型在衰弱分期分布以阴阳两虚证最多,不同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由大到小为:阴阳两虚证(31.4%)>肾精不足证(28.0%)>痰瘀互结证(23.2%)>阴虚阳亢证(17.4%)。非衰弱期、衰弱期都是以阴阳两虚及肾精不足为主,构成比为(9.3%、8.2%),而衰弱前期以痰瘀互结证、肾精不足证(11.6%、9.3%)为主。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衰弱评估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46),两两比较发现阴阳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衰弱等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中医证型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衰弱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多,其中BMI、有无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是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多重用药加重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衰弱程度。2.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与清晨SBP、24h PP独立正相关,与d PP、n PP独立负相关。3.衰弱与血压变异系数、标准差无相关性。4.中医肾精不足证在衰弱分期中分布较均匀,衰弱前期转变衰弱期时证型间痰瘀互结证转向阴阳两虚证较多,同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期中阴阳两虚证占比也较高,与高血压证型由实转虚过程基本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