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不足,中枢髓鞘成分及局部形成的空洞和胶质瘢痕对轴突再生有抑制作用,脊髓损伤后无法成功再生,导致损伤阶段以下脊髓感觉和运动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另外脊髓原发性损伤后将启动一系列的继发病理改变,从而进一步损害残存的神经功能。目前临床治疗仅限于用减压固定的方法阻止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轴突的再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多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脊髓损伤后无法再生的原因及继发损伤的机制,并寻求治疗方法。 目前人们把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的原因归结了以下几个方面:①脊髓轴突的再生反应性弱;②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环境抑制轴突再生;③胶质瘢痕的存在抑制了轴突有效地再生。针对这些原因已发现了对脊髓损伤进行部分修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减少急性期的神经损伤、神经营养子的应用、细胞及组织移植、改变脊髓再生的抑制环境等。 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中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能力明显高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轴突损伤后,其远端部分发生wallerian变性——轴突崩解、雪旺细胞变性坏死,局部炎症细胞聚集,其中主要是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清除变性的轴突及髓鞘碎片,并分泌一些轴突生长所需的细胞素及生长因子,进而促进轴突再生。但中枢神经属于免疫豁免器官,为了保护自身稳定的功能,系统有防止损伤后大量免疫细胞聚集的自我保护作用,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小于周围神经及其他组织。因此,有人提出巨噬细胞是促进脊髓再生的有效因素之一,并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