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从打造建立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郑州被批建为国家中心城市,到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级7大城市群之一,众多国家级政策的颁布、政府的各方面扶持,都代表了国家对于河南发展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于河南省18个地市经济效率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河南省各个地市的经济效率、得出河南区域经济效率排名,并分析影响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对经济效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对于河南省提高经济效率、改善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提升河南省资源分配合理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中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进行经济效率测算,并分析了2011年和2015年的投入-产出关系;基于河南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于河南省区域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结果显示:
(1)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测算方面
第一,从时间角度上分析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2006到2015年间变动较大,其均值从2006年的0.98,到2010年的十年以来经济效率最高值1.03,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上升幅度也比较大;从2010年开始,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开始逐年下降,到2013年时达到十年以来的最低值0.85;2013年以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呈现波动型上升。这说明2013年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达到最低点以后,河南省开始注重经济效率提升,并初显成效。
第二,从空间角度上分析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明显。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市经济效率均值分组,18个地市分为三组、每组6个地市:郑州、信阳、鹤壁、三门峡、开封和驻马店为第一组。其经济效率已达到最优;漯河、周口、平顶山、商丘、济源和安阳为第二组,说明这些地市有经济效率达到最优的潜质,但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剩下的六个地市濮阳、洛阳、许昌、焦作、南阳和新乡,十年来经济效率连续小于1,代表这类地市在资源投入配置和效益产出中有不合理的现象,且持续存在,必须要尽快进行改进。
第三,从投入-产出分析角度看:2011年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不高,主要在于产出不足,劳动人口投入过剩也是一个方面,其中济源市也存在科技支出过剩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不合理的情况,这11个地市在2011年没有体现。
通过对于2015年投入-产出分析可得知,2015年区域经济效率均值与2011年相比有很大提升。但是仍然有多数地市存在产出不足,以及劳动人口投入、科技支出投入过剩现象。
(2)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影响因素方面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2006-2015年中,除了政府规模与区域经济效率呈正向影响以外,产业结构、土地要素、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都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呈反向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土地要素以及基础设施对于河南省区域的经济效率影响比较显著,人口规模和政府规模对于河南省的区域经济效率影响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存在经济效率区域间差异较大的现象,并且多数地区资源投入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效率较低的情况。针对河南省所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实际提出加强区域内互联互通、区域间分工合作并合理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建议,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
本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中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进行经济效率测算,并分析了2011年和2015年的投入-产出关系;基于河南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于河南省区域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结果显示:
(1)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测算方面
第一,从时间角度上分析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2006到2015年间变动较大,其均值从2006年的0.98,到2010年的十年以来经济效率最高值1.03,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上升幅度也比较大;从2010年开始,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开始逐年下降,到2013年时达到十年以来的最低值0.85;2013年以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呈现波动型上升。这说明2013年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均值达到最低点以后,河南省开始注重经济效率提升,并初显成效。
第二,从空间角度上分析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明显。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市经济效率均值分组,18个地市分为三组、每组6个地市:郑州、信阳、鹤壁、三门峡、开封和驻马店为第一组。其经济效率已达到最优;漯河、周口、平顶山、商丘、济源和安阳为第二组,说明这些地市有经济效率达到最优的潜质,但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剩下的六个地市濮阳、洛阳、许昌、焦作、南阳和新乡,十年来经济效率连续小于1,代表这类地市在资源投入配置和效益产出中有不合理的现象,且持续存在,必须要尽快进行改进。
第三,从投入-产出分析角度看:2011年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不高,主要在于产出不足,劳动人口投入过剩也是一个方面,其中济源市也存在科技支出过剩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不合理的情况,这11个地市在2011年没有体现。
通过对于2015年投入-产出分析可得知,2015年区域经济效率均值与2011年相比有很大提升。但是仍然有多数地市存在产出不足,以及劳动人口投入、科技支出投入过剩现象。
(2)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影响因素方面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2006-2015年中,除了政府规模与区域经济效率呈正向影响以外,产业结构、土地要素、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都与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呈反向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土地要素以及基础设施对于河南省区域的经济效率影响比较显著,人口规模和政府规模对于河南省的区域经济效率影响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存在经济效率区域间差异较大的现象,并且多数地区资源投入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效率较低的情况。针对河南省所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实际提出加强区域内互联互通、区域间分工合作并合理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建议,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