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的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愈发脆弱和敏感,生态环境质量也日益下降,这对土地利用效益的阻碍作用越来越突出。鉴于此,本文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更具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状况,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并用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模型分别对河南省(2001-2010年)及其18个地级市(2010年)进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类型分析,用残差修正后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河南省未来五年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类型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适合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类型不断提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1-2003年,耦合发展类型处于勉强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2004年处于初级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2005-2006年处于初级耦合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2007-2010年上升为中度耦合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并通过残差修正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得到如下结果:河南省未来五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类型为良好耦合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且土地利用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并不协调。(2)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郑州、安阳、焦作、许昌、漯河以及商丘等六城市属于中度耦合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这六大城市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发展度均高于河南省其他地级市;开封、濮阳、周口这三个城市属于初级耦合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土地利用程度较高;鹤壁、新乡属于中度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相对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平更高;平顶山、南阳、信阳、驻马店属于初级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洛阳、济源属于勉强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三门峡属于不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损益型,其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为全省最低值。(3)为实现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研究区分析结果,分别从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等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类型的决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