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为了缓解能源约束,保障经济安全和减轻环境压力,节能工作显得极为迫切,结构调整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而又繁重。山西作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大省和重要的能源以及重化工业基地,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山西长期形成的畸重的产业结构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单位产出能耗强度大以及污染排放强度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由于三次产业之间单位产出能耗强度差异较大、不同的工业行业之间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强度差异更突出,所以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入手,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节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业结构变动和节能减排的理论为出发点,在国家节能政策环境的约束下,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节能减排的理论,这一部分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且指出政府在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第三部分实证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的现状,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从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能耗情况、各产业对节能的贡献等方面,对山西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分析;接着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国内先进省份为参照系,分析了山西三次产业能效差距以及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效水平,指出了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表现为第二产业重工业地位突出,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比例严重失衡;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发展缓慢,这种现状将影响山西实现节能减排的成效。第四部分政策建议。这一部分是在对山西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指出要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其次提出山西省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具体要做到:完善节能法规体制节能降耗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建立能源统计制度,不断完善监测和评估考核体系健全奖惩制度等;确立企业节能主体地位以及探索产能过剩条件下“废弃能源”利用的新模式;最后要积极推进低碳经济转型。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背景下,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约束的环境下,研究山西省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未来趋势,不仅对山西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内其他煤炭资源大省也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