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作为WTO成员之一的中国,其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
本论文从中国的实际资料入手,并采用一定的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其作用的机制和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入需求约束型之后,其作用有所减弱。
在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中,主要选取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溢出两个渠道。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可以加大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但同时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因此其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但若考虑我国的人力资本因素,国外R&D资本存量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会有所降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1)在发展出口贸易的同时,不能忽略进口的作用;2)要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3)应努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水平,以加强我国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