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读谱法在民歌中的应用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西方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思维,不同的审美习惯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中西方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前提下,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不能简单的照搬西方的教学经验和教材体系。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程应该结合本民族的音乐特征和听觉的审美习惯,制定适合中国音乐体系的视唱练耳教程,合理的借鉴使用西方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增加他们对不同音乐体系的认知,包括欧洲音乐和汉族传统音乐,最终达到具备认识和分析多元音乐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音腔、语言等音乐中重要的要素与西方音乐的差别的介绍,充分证明了用西方的唱名体系来生搬硬套到中国音乐上来是不可以的。西方的唱名法唱出来的音高是固定音高,其特点是一定要平直进行,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地域什么语言的音乐都很难唱出其应该有的韵味,只是就谱读谱而已。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性很强,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语言有着不同的韵味,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握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解决读谱中的“韵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让读谱者更加准确的体会和认识,使用“润腔读谱法”是非常合适的,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王亮教授通过细心研究和对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独创了“润腔读谱法”,使用这种读谱法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好很多。将“润腔读谱法”运用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认知民族音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的创新点是,就“润腔读谱法”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将其使用到民歌的读谱当中,使得读谱者更易于体会我国民歌的韵味。本文一共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我国视唱练耳课程对民族乐感的培养缺失问题和提出将“润腔读谱法”这一新读谱法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以求解决民族乐感培养缺失。第二章,阐述中国音乐的特征与中西音乐的差异从而证明使用“润腔读谱法”的必要性,以及对“润腔读谱法”这一新读谱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的介绍。第三章,将我国汉族民歌分为北方汉族民歌和南方汉族民歌两大部分,然后划分南北方汉族民歌区域,分别运用“润腔读谱法”来读各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谱例,以证明使用“润腔读谱法”来解决韵味问题的可行性。第四章,将我国的少数民族民歌划分区域,分别运用“润腔读谱法”来读各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谱例,以证明使用“润腔读谱法”来解决韵味问题的可行性以及“润腔读谱法”对各个民族,各种类型的民歌都是适用的。由此可见,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及成果推广,将会对健全我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双重乐感”,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教学效益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