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10种中药对3株常见水产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活性较好的五倍子、黄芩和大黄3种中药。采用超声波提取和高速逆流色谱对3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并采用微量量热法比较研究了3种中药主要成分对溶藻弧菌(G1-1)、迟钝爱德华氏菌(G1-2)和嗜水气单胞菌(B18)等3株水产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不同中药各成分抑菌活性,确定3种中药中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初步探讨中药有效成分最佳抑菌浓度,为中药有效成分应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通过超微粉碎处理10种中药,测定中药单用和双联用对养殖鳗鲡主要的3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0种中药对3株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单用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五倍子、石榴皮、大黄、黄芩和虎杖5种中药进行中药双联用试验,结果表明10种双联用复方中,五倍子与石榴皮、石榴皮与黄芩的双联用复方对3株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均表现协同作用,协同率100%;五倍子与大黄、五倍子与黄芩、石榴皮与虎杖的双联用复方对3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存在协同作用,协同率67%;五倍子与虎杖、石榴皮与大黄、虎杖与黄芩的双联用复方对3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存在协同作用,协同率33%;大黄与虎杖、大黄与黄芩的双联用复方对3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不存在协同作用。2.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萃取和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五倍子、黄芩和大黄三种中药的主要成分。采用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筛选确定分离三种中药的溶剂体系,其中采用乙酸乙酯—乙醇—水(5:1:5,v/v)体系分离五倍子主要成分,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醋酸(5:0.5:4.5:0.05,v/v)体系分离黄芩主要成分,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1.5:1.5:0.8,v/v)体系分离大黄主要成分。根据检测到吸收峰收集各成分,通过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三种中药主要成分,并分析各主成分含量,其中五倍子分离得到7种主要成分(编号W1~W7),主成分含量依次为为97.7%,97.6%,86.9%,83.1%,48.7%,98.5%,94.2%;黄芩分离得到5种主要成分(编号为H1~H5),主成分含量依次为85%,94.3%,95.6%,89.5%,47.6%;大黄分离得到的5种主要成分(编号为D1~D5),主成分含量依次为90.3%,86.9%,94.1%,80.3%,43.0%。3.本研究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分析五倍子各成分对菌株G1-1、G1-2和B18的抑菌作用,通过细菌生长速率常数和药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计算出各成分对三株致病菌的最佳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五倍子各成分对三株试验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成分W4、W5、W7对三株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在0.10~0.62 mg/m L之间;同一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抑菌作用存在差异。4.本研究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分析黄芩各成分对菌株G1-1、G1-2和B18的抑菌作用,通过细菌生长速率常数和药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计算出各成分对三株致病菌的最佳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芩各成分中H5对三株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浓度在0.25~1.92 mg/m L之间;H1、H2、H3三种成分对G1-2和B18均有促进菌生长的作用;H4对B18有促进菌生长的作用;同一种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抑菌作用存在差异。5.本研究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分析大黄各成分对菌株G1-1、G1-2和B18的抑菌作用,通过细菌生长速率常数和药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计算出各成分对三株致病菌的最佳抑菌浓度。大黄各成分中D1对三株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浓度在1.05~2.0 mg/m L之间;D4对三株菌有一定抑菌作用,最佳抑菌浓度在2.89~9.82 mg/m L之间;D3对G1-1和G1-2均有促进菌生长的作用;D2、D5对B18具有促进菌生长的作用;同一种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抑菌作用存在差异。6.综上可知,五倍子、黄芩和大黄三种中药对G1-1、G1-2和B18三株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将三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微量量热法分析三种中药的各成分对三株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得知,五倍子W4、W5、W7是五倍子抑制三株致病菌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黄芩H5是黄芩抑制三株致病菌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大黄D1是大黄抑制三株致病菌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