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刺激了能源消费急剧增长,使得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日渐突出。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能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要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能源创造更多的价值。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受技术水平影响,还与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分析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影响机制和鉴别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因素的基础上,用历史数据对产业结构影响能源利用进行验证,在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以上研究目标,我们先回顾了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演变与能源利用状况及其对应关系,之后在分析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外开放、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国家政策、能源结构、企业规模、设备工业及管理水平等等)及产业结构对我国能源强度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法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解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与理论预期略有不同,论文就这些差异给予了相应的解释。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技术进步都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合理与否直接导致能源强度的下降或上升。产业内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能源强度的降低,但当各产业技术水平进步到一定程度,能源强度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能源强度很难再进一步下降,这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能源的依赖性成为缓解能源矛盾的重要方法。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动有利于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利于我国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首先,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项目建设和过快发展,优先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低耗能、低污染的行业;其次,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整体能耗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再次,建立产业和产品准入目录的动态调整制度,将高耗能、高污染和大量消耗国内资源的商品逐步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减少对污染严重、能源耗费严重、附加值低的产品的出口;最后,推进能源产业和能源管理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