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壳上市的产生存在其必然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增加,相比于IPO,借壳上市凭借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行业的巨头。当然,借壳上市出现也解救了一些无法翻身的上市公司,由此“炒壳”和投机现象也应运而生。借壳上市一方面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确实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生态。近年来,借壳上市的会计问题更是争议不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财务报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我国的借壳上市会计规范还尚未完善,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更多的不是依据准则,而是企业自主决定的。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讲解,这也为并购重组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依据。随着借壳热的出现,财政部又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和17号文,这使得借壳上市完全浮出水面。距我国发布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现已有10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权益结合法和权益性交易也出现了被滥用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借壳上市的会计问题依旧存在,本文从梳理借壳上市相关的概念和会计理论着手,对借壳上市会计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再对借壳上市的会计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本文针对借壳上市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对于借壳上市相关概念的讨论包括借壳上市的定义、易混淆的借壳上市、整体上市与买壳上市的区别、借壳上市和企业合并的关系,还包括业务、权益性交易原则等会计相关概念。针对借壳上市会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第一,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细化是否构成“业务”的判断标准;第二,建立起权益性交易原则的框架体系,完善不构成“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三,对反向购买法下商誉的确认或损益的摊销进行分类处理;第四,减小不同会计处理方法间的不平衡性;第五,加强壳资源的价值化研究。唯有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才能逐步解决借壳上市中存在的会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