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是我国特有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及其周边区域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的进行定位观察,探讨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标准并提出参考种质,可为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利用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的相关性状数据,采用逐步聚类的方法,从不同取样比例、取样方法及聚类方法等方面研究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获得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构建方法;同时,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收集于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野生毛花猕猴桃分子遗传水平多样性及种质资源内的差异和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果重(33.65%),其次依次为可溶性糖、果形指数、AsA、干物质含量、可滴定酸、SSC,且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0.77%。经K-S正态性检验,大部分性状呈现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两份不同区域种质作为参照。(2)参照猕猴桃DUS国家标准,选取20个果实相关性状,对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比较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优先取样)表明,采用优先取样法优于其它取样方法;比较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表明,类平均法优于其它3种聚类方法;比较6个取样比例(15%、20%、25%、30%、35%及40%)表明,最适取样比例为3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评价表明,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3)以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各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毛花猕猴桃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μl,2μl无Mg2+buffer,Mg2+1mmol/L,Taq酶1U,dNTPs 0.25 mmol/L,引物1μmol/L,模版DNA 80ng;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0-60℃退火45s,72℃延伸1min,40个循环,72℃延伸7min,12℃保存;引物UBC842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4)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77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8、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34、Shannon指数(I)为0.51;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6161,变幅为0.0738-0.8623;在遗传相似系数0.70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Ⅰ、Ⅱ、Ⅲ、Ⅳ及Ⅴ共5类群和3个单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