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民众健康服务的“守门人”角色,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中,进一步提出要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作为深化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建设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我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来,在取得显著的发展成绩的同时,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少数地区在签约服务的有效落实上不够充分,特别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签而不约、少约”问题。虽然从制度角度看,作为服务需求方,社区民众的积极有效参与,对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具有决定意义,而居民的消极参与所引发的“签而不约、少约”问题,将最终导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失灵;但从主体角度审视,“签而不约、少约”本质上是由社区居民对该制度的参与决策行为决定的,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中出现的“签而不约、少约”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镇江市为例,首先,阐释了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近年来镇江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状况及成效,进而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揭示镇江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中存在的“签而不约、少约”问题及其表现特征,并阐释其产生的现实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视角,构建了在不同服务项目情形下社区居民参与签约服务的决策行为博弈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居民参与签约服务的关键博弈要素和演化路径,从中剖析了“签而不约、少约”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虽然近年来镇江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签约率、服务团队规模和服务包类型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高的缺陷,尤其是签约居民的“签而不约、少约”问题较为突出;(2)“签而不约、少约”表现为样本地区签约居民的服务内容知晓度、社区首诊率以及签约服务满意度偏低等基本特征;(3)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签而不约、少约”的实质是一种居民的消极型参与决策行为表现,其形成机理是受制于需方(社区居民)及供方(社区家庭医生)之间的不同形态博弈均衡机制及其演化路径条件。论文提出促进居民有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包括:培育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强化为健康付费的观念;增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签约对象的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大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家庭医生队伍服务能力水平;制定出合理的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价格;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