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德国纳粹法西斯上台执政后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对魏玛共和国覆灭原因的反思长期以来都是德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魏玛共和国末期执政的布吕宁政府的政策与活动也是研究此课题的切入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布吕宁政府的内外政策、国务活动着手,具体探讨魏玛共和国末期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环境,以此分析布吕宁政府的执政效果和政治困境,最终尝试初步揭示布吕宁政府在魏玛民主覆亡之路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德国历史的重要影响。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介绍德国日益恶化的经济局势,以及由此引发的议会民主制危机,论述了布吕宁政府“总统内阁”设立的背景和过程。此外,在介绍布吕宁个人生平思想、及其对总统紧急权力的法理理解的基础上,本文将布吕宁界定为“感性上的君主主义者、理性上的共和主义者”,为下文中布吕宁与保守主义右派的冲突埋下伏笔。第二章从两个方面集中讨论了布吕宁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一是争议颇多的通货紧缩政策,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了遭遇经济萧条及银行危机双重打击的德国经济局势,并追溯紧缩政策的制定思路及过程,进而对布吕宁政府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进行考察。其二是东方援助政策,本文回顾了德国容克阶层对德国政治的影响力,记述了布吕宁为迎合右派而推行的东方援助计划的内容,以及最终惨遭右派势力构陷的过程。第三章主要关注了布吕宁政府的政治活动。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1930年国会大选以及社会民主党的容忍政策,政局的突变促成了布吕宁与社会民主党的客观合作,从而为布吕宁的“半议会制”政府提供了运行环境,并揭示了布吕宁对议会民主制的坚持。其次,本文从哈尔茨堡集会及1932年总统大选两个事件来集中展现民族主义反对派的反政府活动,并以此指明反对派阵营貌合神离、内部分裂的实质。最后,本文分析了布吕宁政府与以施莱歇尔为代表的总统幕后集团之间的政治角力,布吕宁对政府右转的拒绝以及对待纳粹问题上的分歧促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导致了布吕宁的黯然下台。第四章探讨了布吕宁政府的外交活动。国内民族主义的狂潮以及各种困局难以突破的尴尬迫使布吕宁政府脱离谅解路线,本文通过分析德奥关税同盟形成直至破产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布吕宁政府初次外交攻势的失败。其次,在梳理布吕宁争取取消赔款的外交活动的基础上,指出布吕宁政府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显示了美国和法国在对德政策上的僵硬。文章最后介绍分析了布吕宁政府的下台经过,对布吕宁政府的执政效果及历史影响做了简要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魏玛宪法中国会与总统权力的制衡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来探析魏玛民主覆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