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初步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全脑缺血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及其作用机制,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1)模型组以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法建立认知障碍模型,(2)模型真刺激组和假手术组予磁刺激2周,一天一次定时刺激,(3)所有实验组大鼠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7天和磁刺激两周后行Moriis水迷宫测试,(4)磁刺激疗程结束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测试大鼠海马CA1区IGF-1、PI3K、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磁刺激两周后,模型真刺激组大鼠全时程平均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数及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磁刺激两周后,模型真刺激组大鼠海马CA1区IGF-1和PI3K、p-Akt的表达IOD值均较模型假刺激组增多(P <0.05)。(3)手术大鼠总共80只,成模率45.6%(31/68),死亡率42.6%(29/68)。结论:(1)本研究验证了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法建立的VCI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可行性。(2)高频(10Hz)rTMS能够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3)通过高频(10Hz)rTMS的刺激,大鼠海马组织中IGF-1增加,这可能是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改善认知功能可能机制之一。(4)PI3K、p-Akt蛋白在VCI大鼠海马组织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这一通路可能是IGF-1治疗认知作用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