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以建制镇为重心的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的融合互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县域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进入新世纪以后,“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空间布局散”的局限性倒逼县域经济转型。目前,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跨越1000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城市经济本质上是集聚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应,呈现产业结构服务化与空间结构网络化特征。相对于县域经济,城市经济是一种产业层次高、空间集聚度高的集约型经济。无论是县域经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是经济发展阶段跨越的内在要求,都亟须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城市化、市场化与工业化的作用下,浙江县域经济呈现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本文的观点有:第一,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是经济形态的转变即产业结构从工业化向服务化转换、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以及县域功能从生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换,而不是行政区划的调整,更不是县域经济的“消灭”。第二,分工从县域与区域两个层面作用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县域内部分工深化引起市场规模扩张、分工网络扩展与县域空间集聚度提高使得县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转型,而区域分工深化促进都市圈发展,增强中心城市与县(市)的融合互动,使得城市经济反哺县域经济,实现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经济转型。第三,转型的关键是找到分工促进机制,由于分工受交易成本、生产协调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城市化、工业化与市场化是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源。第四,浙江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强县战略”与“都市圈战略”双轮驱动转型,前者主驱动力在于县域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后者主驱动力在于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作用。在继续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同时,应加快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推动浙江产业集聚、提升专业市场,应加快都市圈建设,壮大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是选题新,紧扣当前浙江经济发展趋势;二是首次系统地从概念、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来研究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本文的不足在于:一是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或转型判断指标研究不足。如果能对分工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那么就能知道当分工水平达到多少时县域经济就能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的地位关系研究不足。如果能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就能通过中心性分析与核心--边缘(Core—Periphery)结构分析得知浙江11个设区市与58个县(市)中哪些节点处于核心地位,哪些节点处于边缘地位。这样就能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从而通过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带动县域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