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Fe,Co,Ni)与COS气相反应理论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硫化物在生物化学和工业催化上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生物化学上,过渡金属硫化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因为不同的金属硫化物在一些金属酶里面形成了活性中心。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工业很多方面上被用做多用途的催化剂,但对有些反应其活性太高得不到预期的产品。相反,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催化剂反应活性低、不容易中毒显示了很高的选择性。实际上,“过渡金属化学”一直是实验和理论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基组研究了气相中过渡金属硫化物阳离子MS+(M=Fe、Co、Ni)的基态及低激发态与小分子COS的反应。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得到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及它们的活性,这些计算结果与本周期靠前的过渡金属硫化物MS+(M=Sc、Ti、V)与COS的反应做了比较。   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了量子化学从头算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及过渡金属化学计算。第二章简要介绍了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第三、四和五章分别介绍了FeS+(6∑+和4Φ),CoS+(5△和3∏)以及NiS+(4∑—和2∏)和COS反应的理论研究。   我们对FeS+(6∑+和4Φ)、CoS+(5△,3∏)和NiS+(4∑和2∏)与COS气相反应的理论研究,发现了三种主要的反应通道:氧硫交换反应(MS++COS=MO++CS2),氧转移反应(MS++COS=MSO++CS)和硫转移反应(MS++COS=MS2++CO)。我们还得到FeS+/COS和CoS+/COS体系的氧硫交换反应的能垒都比MS+(M:Sc、Ti、V)/COS的高很多,而NiS+/COS体系的氧硫交换能垒比MS+(M=Sc、Ti、V)/COS的低,这三个体系的氧转移反应的能垒都比较大。另外FeS+/COS和CoS+/COS体系的硫转移反应都是有能垒的为100kJ/mol左右,和MS+(M=Sc、Ti、V)/COS的相近,而NiS+/COS体系的硫转移反应没有能垒可以自发进行。计算得到MS+(M=Fe、Co、Ni)/COS体系的氧硫交换反应和氧转移反应在高势能面和低势能面上都是很明显的吸热反应,而NiS+/COS体系的硫转移反应在高自旋和低自旋势能面上都是放热反应,CoS+/COS体系在高自旋势能面上是放热反应,低自旋势能面上是吸热反应,FeS+/COS体系的硫转移反应在高势能面上是放热反应,在低势能面上有吸热反应也有放热反应。  
其他文献
成本和寿命是制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中电池成本又可以通过延长使用寿命进行降低。因此,延长电池寿命是提升燃料电池整体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自然界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植物,利用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研制新农药,或从其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再对其进行人工修饰进而开发出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是近年来农药研究
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机理将有助于阐明DN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由于多联吡啶钉(Ⅱ)配合物以其卓越的光化学、光物理以及氧化还原等特性,
纳米压印技术是继193nm光刻技术之后最有产业化竞争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工技术。目前,纳米压印抗蚀剂的研究主要有三个体系:自由基光聚合体系、阳离子光聚合体系以及混杂
网上实践教学是开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各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都在致力于网上实践教学如何开展,模式如何建立等,从而能解决远程教育形式下有效实践教学的开展、实施和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分析测试工作已逐步实现仪器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为分析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测量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分析仪器的优势,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复杂数据进行降
与共价和非共价印迹聚合物相比,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依据金属离子与功能单体的配位作用进行识别,而金属配合作用既有足够的稳定性,而且配体交换动力学速度快,键的强度可以通过实验
本论文以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晶和尖晶石型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这两类纳米材料为研究主体,力图从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等几方面都有所创新性的研究。
铂族金属因性能独特,在催化、材料、生物工程及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的应用。但由于铂族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十分稀少,且多数与铁、铜、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