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中水质性缺水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垃圾、污水、农药、石油类等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食物链系统被人或动物吸收。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汞、镉、砷、农药等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和致癌作用等。因此,建立及时、准确的水环境污染监测手段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体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水环境监测通常分为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两种。生物监测水质技术是利用水生物对水体有害物质的敏感性,通过对不同水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条件下相应的活动变化状况测定或分析得出对水质的定性评价结果。生物检测可以综合多种有毒物质的相互作用,判定有毒物质的质量浓度和生物效应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水质的监测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急性毒性实验可以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有机体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有毒物质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为进行其它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并对环境污染提供预警,因而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毒性测试方法。藻类是初级生产者,其个体小、繁殖快、对毒物敏感,易于分离、培养,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毒性实验材料。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对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和生长等产生影响。目前,水体重金属、有机物污染以及有机物与农药间的复合污染已成为水体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重要环境问题。但是,人们对水体中重金属、有机物的单一污染研究较多,而复合污染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微藻对污染物质的生物反应特性,实验测量了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物质单一及联合作用对四尾栅藻叶绿素浓度、光能转化效率等的影响,研究了在30min之内污染物对藻体产生的急性毒性效应。并结合长江某发生“水华”区域实地取样检测,介绍了急性毒性分析技术在天然水体监测中的应用,为建立一套灵敏、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水环境安全分析方法,及水环境安全等级框架,并运用该方法研究河流水环境毒性本底值和安全容量奠定基础,进而为建立流域水环境安全预警、预报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