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11C-乙酸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肾细胞肾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传统影像学检查,但其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单纯18F-FDG或11C-乙酸PET/CT鉴别诊断价值也不理想。本文探讨11C-AC联合I8F-FDG鉴别诊断肾占位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34例肾脏单发占位者分别行11C-AC PET动态采集、PET/CT静态显像及18F-FDG常规检查,勾画肾占位及健侧肾实质ROI,以T/B比值为指标,定义T/B比值>1为阳性,≤1为阴性。手术标本进行Fuhrman分级,免疫组化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cl-2的表达。观察肾占位放射性摄取特征和动态曲线差异,比较两种示踪剂诊断肾癌的阳性率。结果:34例肾占位者,26例手术、8例穿刺。其中,26例为肾细胞肾癌,11C-AC和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肾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8.5%和38.5%,两者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在两种示踪剂显像均阳性的病例中,11C-AC和18F-FDG的T/B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78±0.50 vs 2.65±1.39, P=0.139)。"C-AC动态显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显示,肾癌与良性病变的放射性计数达峰时间以及曲线走势均存在一定差异;在FAS表达阳性的肿瘤中摄取较高(SUVmax 4.79±1.16 vs.3.35±1.22,P=0.044; T/B 1.82±0.66 vs.1.24±0.27, P=0.049)。 18F-FDG的SUVmax与肿瘤Fuhrman分级存在相关性(r=0.667,P=0.005)。结论:11C-AC PET/CT显像探测肾细胞肾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8F-FDG,其TAC可能有助于肾占位性质的鉴别。第二部分肾癌摄取11C-乙酸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实验研究目的:11C-乙酸(11C-AC) PET/CT诊断肾细胞肾癌的灵敏度高于18F-FDG。然而肿瘤摄取11C-AC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肿瘤利用乙酸转化为脂肪酸,作为合成细胞膜的原料有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11C-AC在肾细胞肾癌中的摄取机制是否与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的表达相关。方法:(1)细胞抑制试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实验组以FAS抑制剂C75、对照组以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Western blot检测FAS表达。(2)小动物PET/CT显像:786-0荷瘤裸鼠,行小动物PET/CT扫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比值(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FAS的表达。(3)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前述第一部分肾占位病例FAS表达与11C-AC摄取的相关性。结果:(1)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的量明显降低,每μg蛋白质的放射性摄取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的细胞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每μg蛋白质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明显差异。(2)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的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化检测FAS表达强阳性。(3)肾肿块的11C-AC PET/CT显像中SIVmax和T/B在FAS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578),然而,在肾透明细胞癌的病例中,11C-AC在FAS表达阳性的肿瘤中摄取较高。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肿瘤利用乙酸的代谢通路各不相同。第三部分 放射性肠炎对FDG PET/CT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影响目的:18F-FDG PET/CT已用于监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但放射性肠炎可能导致肿瘤疗效的误判。本研究探索PET/CT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以及放射性肠炎对疗效预测的影响。方法:52例局部晚期的直肠癌病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6-8周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8F-FDG PET/CT分别在新辅助放化疗前(PET1)、后(PET2)及手术前(PET3)进行。PET代谢指数包括SIVmax, SUVmean和肿瘤代谢体积(MTV)。根据病理退缩分级(TRG),将病人分为治疗有效组(TRG3..4)和治疗无效组(TRG0-2)。依据是否伴有放射性肠炎,分组分析疗效反应与PET各指数变化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有效率为40.4%(21/52)。△%SUVmax、 △%SUVmean及A%MTV在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845,0.396 and 0.595)。研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一月内出现放射性肠炎(RE),而术前均好转。所以,首先,根据放射性肠炎有无分为2组,在伴有RE的患者(n=31)中,PET2中SUVmax的绝对值是病理缓解的预测因子,治疗无效组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7.51±1.97 vs 5.78±0.56,P=0.034);而在不伴有RE的患者(n=21)中,只有△%SUVmean(1-2)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9)。第二,我们分析了PET3中所有的代谢参数,未发现△%SUVmax、△%SUVmean及A%MTV与肿瘤病理缓解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PET/CT显像对于评估疗效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但应根据是否伴有放射性肠炎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疗效评估。术前PET/CT不必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