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51断块,是二连油田近几年投入开发的重点油藏,属于中低渗透、非均质严重的常规稠油油藏。平均渗透率60.3×10-3μm2,油层中深1100m,地层压力11.06MPa,油层平均温度38℃。原油粘度从西向东逐渐变稠,西区地下粘度平均为402mPa·s,东区平均为1898mPa·s,平均总矿化度为7581mg/L,原始地质储量2060×104t,可采储量327×104t。到2014年9月,采出程度仅为6.99%。断块内不同区块的水驱控制程度较高,平均水驱控制程度达到了82.2%。由于原油粘度过高以及严重不利的流度比,导致注入水在吸水层位中,发生严重的“窜流”、“指进”现象,并且层间吸水不均衡,层间开发矛盾突出。部分主力层位从剖面上看有吸水特征,但吸水比例不大、水洗程度不高,因此有较大挖潜潜力。 本文针对巴51断块的地质及油藏特征,认为封堵高渗层或降低地下原油粘度,是改善巴51断块稠油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思路,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降粘剂注入增油技术和钛酸盐调堵技术。巴51断块适合于水溶性降粘剂降粘,并且降粘剂水溶液与原油的体积不应低于30%,否则,极易形成W/O型乳液。由室内试验可知水溶性降粘剂溶液最佳处理半径为0.075(无因次)。渗透率级差严重影响增油效果,采收率、吨降粘剂增油量,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而降低。巴51断块主力层的渗透率级差在34左右,当该区块采用0.40%(商品)降粘剂XH205(A8)水溶液且降粘剂溶液处理半径为0.075(无因次)时的降粘效果,可提高采收率0.568%OOIP、吨(有效)剂增油量32.8t/t。钛酸盐在地层岩石喉道中形成固体晶须时,与地层水矿化度的高低及离子组成无关,具有理想的抗温、抗盐及长期稳定性,具有选择性封堵大孔道的作用。当该区块采用钛酸盐调剖技术且降粘剂溶液处理半径为0.075(无因次)时的降粘效果,提高采收率1.91%OOIP、吨剂增油量110.4t/t。由降粘剂/钛酸盐调剖增油效果并联岩心驱替试验可知,在处理半径为0.075(无因次)的条件下,提高采收率大幅度地上升到8.562%OOIP,吨剂增油量176.8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