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对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乡土文学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中,鲁迅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将现代理性目光投向乡土大地,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则在对湘西世界的温情回望中,找寻重塑民族品格的传统力量。他们不但开乡土文学创作风气之先,更以各自的文学实绩为此后的乡土写作者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然而到了1990年代,急遽变化的乡土中国对以往的书写范式构成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阎连科开始了对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的探索。本文以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理论论述,考察阎连科在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文学成果,分析其探索的意义与不足。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对阎连科“神实主义”理论的解读,结合文本分析阎连科乡土写作采用的创作手法。出于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失望,阎连科重新对“真实”进行了个人解读,在划分了“真实”的四个境层后,他提出了“神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之下,阎连科借助乡村生活经验和奇谲的想象力展开文学创作,并逐渐形成了以“神”入“实”的创作手法,其特点主要有神秘奇幻的故事氛围、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模糊的故事背景以及寓意深刻的意象系统。第二章通过对阎连科乡土创作文本的细读,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其在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中取得的成果。一方面,阎连科以苦难和权力母题为切入点,展现乡村世界真实的生活图景,不但拒绝将乡土作为启蒙的圣地,也终结了田园歌者的诗意想象;另一方面,阎连科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创造了索源体、絮言体等新的文体形态,并以政治语言、方言等讲述故事,进而在书写方式上实现对传统乡土写作范式的超越。第三章在新文学以来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背景下,考察阎连科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的意义与不足。对于何为乡土写作的“第三条道路”,阎连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然而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其大致是指在“神实主义”的指导之下,作家立足民间,在直面现实的基础之上以个人的形式发出个人的声音。阎连科的文学实践与探索确实为乡土写作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但其中的不足也应当引起注意。主题的惯性化、人物的符号化以及情绪的任意宣泄都是阎连科探索乡土写作新道路上面临的困境。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加快了人们发展的脚步。就以多媒体而言,其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发展十分迅速。不过十几年时间,新媒体技术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
目的探讨有效追踪护理干预方式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效果。方法健康体检的婴幼儿40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有效追踪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
为探求设施内土壤积盐酸化与露地酸化的区别,人为模拟酸化和盐基淋失(自然洗盐)过程,分析洗盐前后土壤酸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洗盐使电导值、有效钙(A-Ca)、交换性酸(EA)、有效阳
宫颈癌属女性多发恶性肿瘤之一,化疗为治疗此病常用手段之一,而患者病程、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会一定程度影响化疗效果[1,2].文献显示,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手段可帮助宫
本文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控制方法为以后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国策的基本支撑点。本文以美国州长委员会“创新美国”机构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生态系统模型作为分析的
李大钊的社会理想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通过"心物"的双向改造,使社会的变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对人的统治的政治"改造为"对物的管理的政治".其社会理想的精神纲
造物精神是不同文化体中基于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对制物这一过程的思考结晶,它蕴含了本土文化中深层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的文化认同度较高,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
传统造物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在现代创新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对于传统造物的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创新的结合分析,把握造物思想在设计中
目前,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其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汉语界的一个热点,其讨论涉及多方面,同时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优秀的汉语与教师志愿者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