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乡土文学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中,鲁迅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将现代理性目光投向乡土大地,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则在对湘西世界的温情回望中,找寻重塑民族品格的传统力量。他们不但开乡土文学创作风气之先,更以各自的文学实绩为此后的乡土写作者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然而到了1990年代,急遽变化的乡土中国对以往的书写范式构成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阎连科开始了对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的探索。本文以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理论论述,考察阎连科在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文学成果,分析其探索的意义与不足。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对阎连科“神实主义”理论的解读,结合文本分析阎连科乡土写作采用的创作手法。出于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失望,阎连科重新对“真实”进行了个人解读,在划分了“真实”的四个境层后,他提出了“神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之下,阎连科借助乡村生活经验和奇谲的想象力展开文学创作,并逐渐形成了以“神”入“实”的创作手法,其特点主要有神秘奇幻的故事氛围、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模糊的故事背景以及寓意深刻的意象系统。第二章通过对阎连科乡土创作文本的细读,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其在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中取得的成果。一方面,阎连科以苦难和权力母题为切入点,展现乡村世界真实的生活图景,不但拒绝将乡土作为启蒙的圣地,也终结了田园歌者的诗意想象;另一方面,阎连科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创造了索源体、絮言体等新的文体形态,并以政治语言、方言等讲述故事,进而在书写方式上实现对传统乡土写作范式的超越。第三章在新文学以来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背景下,考察阎连科探索乡土写作“第三条道路”的意义与不足。对于何为乡土写作的“第三条道路”,阎连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然而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其大致是指在“神实主义”的指导之下,作家立足民间,在直面现实的基础之上以个人的形式发出个人的声音。阎连科的文学实践与探索确实为乡土写作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但其中的不足也应当引起注意。主题的惯性化、人物的符号化以及情绪的任意宣泄都是阎连科探索乡土写作新道路上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