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并且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根据凯恩斯主义传统理论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会恶化国际收支,这与我国现象不符。并且为缓解国际收支顺差,外界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调节政策并没有改变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现状,故本文在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的理论之下,通过建立货币需求函数检验经济增长与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并根据相关的实证检验结果提出调节国际收支的建议。本文①开篇介绍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理论,该方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归因于货币市场失衡,外汇储备的增减是一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的体现,认为一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国际收支的顺差,而国际收支顺差的形成是由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影响了货币市场所致。我国自1994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首先从表象上符合货币分析法的理论观点,所以本文以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国际收支顺差为例,验证货币分析法对我国特殊现象的解释能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1994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基本理论公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做了实证检验,发现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外汇储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国内信贷负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以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引起的国际收支的变动。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汇率因素,以检验外界施压人民币升值来减少我国国际收支的观点是否可行,除此之外货币需求函数中还包括价格水平、利率水平与货币化程度等变量,采用了协整分析以及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以期从货币角度更加细致的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货币化程度以及汇率等变量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国内信贷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引起增加货币需求量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需求量减少,超出货币需求量的这部分货币供给量遍流出国外,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检验显示人民币汇率与货币需求成负向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货币需求量增加,在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经济快速增长吸收部分货币供给量的条件下,人民币的升值只会导致更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是我国货币市场失衡的体现,并且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以人民币升值改善国际收支顺差的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货币分析法的政策建议以及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得出,我国可以在控制风险、避免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利用扩张性的国内信贷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顺差;还可以在控制国内信贷的前提下,利用利率政策调节货币需求量,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同时逐步深化资本金融项目的可兑换改革,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并逐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际收支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