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人群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1]。由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早期病变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漏诊,冠脉造影术虽然可直观的诊断或者排除冠心病,但仍属于有创性操作,难以在人群中推广,现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明确动态动脉脉硬化指数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为积极防治冠心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为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住院的有胸闷、胸痛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化验检查的患者94例(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龄40-86(64.33±10.11)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病变累及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程度,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按病变累及冠脉支数(显著累及左主干以同时累及LAD、LCX计算)分为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以及三支病变亚组。分析入院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4hAASI、白天AASI、夜间AASI以及AIP在各组间的差异。并作AIP与24hAASI、白天AASI及夜间AASI的相关性分析,冠心病与24hAASI、白天AASI、夜间AASI及AI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吸烟患者百分比、饮酒患者百分比、空腹血糖值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的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TC、TG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3不同时段AASI、AIP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比较:3.1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与对照组24hAAS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24hAASI在对照组、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间总体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认为随着24hAASI的增加冠心病累及冠脉病变的支数逐渐增加。3.2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与对照组白天AAS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单支病变亚组及双支病变亚组白天AASI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对照组白天AASI最低,单支病变亚组及双支病变亚组次之,三支病变亚者最高。3.3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与对照组夜间AAS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间夜间AASI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间夜间AASI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3.4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与对照组AIP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NK-q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AIP在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及三支病变亚组间AIP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4相关性分析4.1AIP与24hAASI、白天AASI及夜间AASI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1P<0.01)、(r=0.405P<0.01)、(r=0.451P<0.01)。4.2冠心病与24hAASI、白天AASI、夜间AASI及AIP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7P<0.01)、(r=0.699P<0.01)、(r=0.471P<0.01)、(r=0.685P<0.01)。结论:24hAASI、白天AASI、夜间AASI及AIP增大患冠心病可能性增大,与白天AASI、夜间AASI及AIP相比,24hAASI与冠脉病变累及支数相关性最大,即24hAASI的值越大,提示冠脉动脉病变范围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