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血供与手术入路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距骨血管分布及其与手术入路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由中国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实验室提供已知无临床血管疾病的成人足踝部新鲜尸体标本20例,有色乳胶血管灌注后进行踝关节分层次解剖和制作血管铸行标本,测量供应距骨主要各动脉起点的口径,观察距骨血液供应的血管来源、走行、分布,同时了解各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   结果:   距骨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发出的三角支,其管径为(1.14±0.04)mm、后结节支,管径为(0.25±0.06)mm、跗骨管动脉,管径为(0.6±0.1)mm,这些分支主要走行于踝关节的内、后内侧,由胫前动脉发出颈上支,管径(0.3±0.1)mm、跗骨窦动脉,管径(1.8±0.6)mm9分布于踝关节的前侧,由腓动脉发出的跟支细小,管径为(0.42±0.18)mm、穿支,管径为(0.69±0.12)mm,主要分布于踝关节的后外侧,同时在足踝铸行标本上还发现这些分支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   结论:   踝关节的前内侧入路介于胫前动脉和三角动脉之间,对距骨的血液供应损伤影响最小。
其他文献
面对着全球知识经济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悄然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在这一转换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如果想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进口旺”,而且更要保证学生的“出口畅”。当前,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自从1908年帕森斯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历来受到师生的重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的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不清楚如何设定适合自己职业教育要求的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普遍的存在“空”、“大”、“虚”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新鲜离体猪甲状腺小单元热消融灶特点的实验对比研究目的:以微波、射频及激光对离体新鲜猪甲状腺形成的小单元热消融灶为研究对象,
学风是教学质量的“晴雨表”,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内在要求,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学风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质量提高的“致命伤”,屡遭诟病,虽然多方面措施并举,但成效甚微。  一高校学风的现状及问题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