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钼(Mo)矿产地,也是目前全球第一大钼矿带。经过前期的研究,已经基本建立了东秦岭地区晚中生代成矿与对应岩浆活动的年代学格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与成矿相关的岩浆作用将有利于理解和认识东秦岭地区成矿岩浆的性质,并进一步制约东秦岭地区晚中生代的深部过程。本次研究选取东秦岭地区两个含矿的花岗岩基,老君山岩体和太山庙岩体,通过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探讨岩体形成时的岩浆过程,为东秦岭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作用规律提供约束。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对其三个岩相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21Ma~116Ma,大斑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22Ma-120Ma,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年龄为122Ma-120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太山庙岩体的岩浆活动持续从125Ma到113M。主量元素上,岩石高硅,富碱,低镁,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Rb、Th、U,明显亏损Ba、Sr、P、Ti、和Eu,明显分异的Nb/Ta和Y/Ho值。太山庙岩体中的锆石分为高U锆石和非高U锆石两类,其中高U锆石以高的U含量、低的Th/U值、高的Y/Ho值和高的Nb含量为特点,表明其生长是在一个相对富集流体的环境中。此外,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包含了岩浆系统的稳定结晶、岩浆过程中流体的参与等复杂过程,其中高U锆石样品中的磷灰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出现“四分组”效应,指示岩浆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太山庙岩体的Nd同位素变化在-7.5--16.1,表明太山庙岩体的源区物质组成并不均一,结合区域内锆石Hf同位的信息,我们认为有地幔物质参与了太山庙岩基的成岩过程。老君山岩体位于北秦岭地体内,主量元素上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低镁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主要表现为富集Rb、Th、U,明显亏损Ba、Sr、P、Ti、和Eu,岩体的岩相学特征、Si02与各主量元素的协变关系以及高场强元素内部的一致性(Zr/Hf-Nb/Ta的正相关关系)都表明老君山岩体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岩石整体具有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507-0.70707,初始εNd值变化在-2.67~-5.85。结合北秦岭地体的演化特征及晚中生代以来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老君山岩体源于中生代以来增生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东秦岭Mo矿带内的成矿斑岩全岩都具有偏离球粒陨石的Y/Ho值,表明流体与岩浆的相互作用是含矿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东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开始的时间为160Ma,这与东秦岭地区强烈隆升结束的时间一致,因此伴随着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可能是本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