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社工介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5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青少年社会问题已经进入高发期,对我们传统的基于行政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工介入青少年工作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工作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从实践意义来看,一方面,我国的青少年工作面临着众多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目前不仅中央政府对青少年工作十分关注,各地方也在积极进行社工介入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亟待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各地研究有关社工介入青少年工作的课题有一些,但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亟待建立和完善。对青少年工作的社工介入研究将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以及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笔者试图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案例研究工具,深入、系统的分析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社工介入的目标和措施,并为社工介入青少年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海珠区青少年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社工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通过社工的介入实现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社工介入的试行过程暴露了哪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社工介入研究,来寻求以上问题的解答。   文章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社工介入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进行社工介入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效果分析,第四章国内外经验借鉴,第五章是推进社工介入海珠区青少年工作的政策建议。   基于对社工介入海珠区青少年工作面临困难原因的剖析,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社工在“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很大的介入空间,同时社工介入也是对青少年工作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的有效补充,一方面推动青少年工作朝着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针对社工介入海珠区青少年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完善社工介入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夜深了,四维捅里的垃圾改造站传来一阵激烈的讨论声,各种垃圾你一言我一语正说得起劲儿。  厨余垃圾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来到四维桶里已经一年了呢。正如J博士的推断,不管什么种类的垃圾,只要通過四维桶的改造,就能变废为宝。”  有害垃圾点了点头:“是啊,我们得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带回去!毕竟,没有确定的结果,博士是不会贸然通过四维捅传送下一批垃圾进来改造的。真想快点见到他,让他看看我们的改变!”  
期刊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标准.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我校倡导“以人为本,以德润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