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一些胆道、胰源性疾病上具有与手术类似的效果,因此在手术风险较高的老年人中显得尤为重要[1-2],该项技术操作的发展治疗初期患者多在清醒状态下完成诊疗,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过程,加上检查操作过程中的置入镜体、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乳头环形肌、机械碎石、鼻胆管置入引出等较强的手术刺激,患者常会产生咳嗽,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等伤害性应激反应,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心搏骤停。另有一部分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和配合ERCP检查,从而使临床医师无法进一步明确疾病性质,影响后续的治疗和诊断。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无痛ERCP检查治疗已成为该项疾病诊治的趋势,诊疗过程中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消除或减轻患者所产生的疼痛,腹胀和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与不适感,还可抑制手术操作引发的胆管周围的迷走神经反射,进而减少心血管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ERCP在患者中的接受度和安全性,从而营造更好的诊疗环境为医生。但接受ERCP治疗者多为老年病患,全身重要脏器合并症常较多,且ERCP操作需要安置患者于体位特殊:侧卧位或俯卧位,胸部与腹部直接受压,对呼吸会产生明显影响[3],另外,ERCP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刺激较强,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维持适度的麻醉的深度对保证病人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成功性至关重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在高龄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RCP)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ERCP术的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PD组)、依托咪酯乳剂组(E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乳剂组(ED组),维持Narcotrend监测NT为D0—D1水平,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内镜置入时(T1)、突破十二指肠乳头时(T2)、经鼻导出鼻胆管时(T3)时患者MAP、HR、Sp O2值、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的浓度。观察并记录术中肌阵挛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4h、48、72小时随访谵妄发生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生命体征比较MAP组内比较:E组T1、T2、T3较T0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E组T1、T2、T3较其余组同一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HR组内比较:E组T2,T3较T0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E组T3较其余组同一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SPO2组内比较:P组、PD组T1点较T0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P组、PD组T1点较其余组同一点显著降低,P<0.05。3应激激素指标比较EPI、NE、DA组内比价:P组、E组T2、T3较同组T0显著升高,P<0.05。E组T1较T0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EPI指标P组T2、T3较PD组、ED组同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E组T3较PD组、ED组同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NE指标P组、E组T3均较PD组、ED组同一时间点显著升高。DA指标E组T2其他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ED组T2与PD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E组肌阵挛发生率20%(2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8.67±1.21)分,较各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发生率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种方法均能安全、有效的作为高龄患者ERCP的麻醉方案,异丙酚组有潜在呼吸抑制作用,肌阵挛依托咪酯组发生率较高且苏醒时间延长,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或依托咪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或降低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呼吸循环更稳定,抑制应激反应程度高,安全性高,是高龄患者ERCP诊疗中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