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反问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上为疑问句但理解为非疑问意的汉语句子称为反问句。反问句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我们以专题研究和专书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参考关于先秦时期反问句的研究成果,针对先秦时期反问句研究的剩余空间,使用三种方法(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从句法形式、语义逻辑关系、反问回应类型三方面入手,对《荀子》中的反问句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归纳,目的在于通过专书共时研究拓展《荀子》语法研究的空间,揭示该文献在上古汉语反问句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古代汉语教学以及中国经典语言文化的传承。从形式特点来看,《荀子》反问句的反问否定功能和反诘语气,是疑问代词或副词、语气词等主要形式标记和其它副词、助动词、语助词等辅助形式标记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将语气词的倾向性选择作为重要的表意手段。从语义逻辑关系来看,根据反问句的句子结构和数量,《荀子》中的反问可分为单句反问、复句反问和组合反问。复句反问和组合反问在语义逻辑关系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复句反问分句之间以假设式、让步式、转折式、进逼式等偏正关系和按断式、总分式等连贯关系为主;组合反问问句之间以等立式、对比式等并列关系为主,承接式连贯关系为辅,偶有假设式偏正关系。《荀子》组合反问出现的并列关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复句反问在语义逻辑关系类型方面的空白,也体现了《荀子》作为反问句语义逻辑关系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从反问引发语类型与语用功能来看,根据引发语的语气,《荀子》中的反问可分为两大类:引发语为陈述句的反问和引发语为问句的反问。其中,引发语为陈述句的反问有行域前提反问和知域前提反问两大类;引发语为问句的反问数量不多,但种类齐全,包含行域前提反问、知域前提反问和言域前提反问三大类。随着引发语所属三域类型的不同,反问在语用功能上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行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对某一行为方式或状态的主观或客观评判,以事实说理,是对理论的充实,增强了论证的力量;知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以理服人,通过对某一事理的阐述、分析引出更深层次的道理,具有鲜明的理据色彩,和突出的思辨性;言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回应某一说法提出的必要性,引出欲赞同的观点,整个论证过程针对性十分突出,同时是对思维层次性的再现。从句法形式、语义逻辑、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荀子》反问句进行系统描写和适当解释,在专题研究与专书研究相结合的同时,也为整个先秦时期反问句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 ,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思路和做法 ,令人担忧。失地农民问题实际暴露的
<正>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诊断依据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本研究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丁腈橡胶(NBR)及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丁苯橡胶(SBR)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系统表征了TPV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Pa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更是教育的信息化时代,需要会思考、会创新,有创造力的人才。数学能让数学爱好者痴迷沉醉,也能让普通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我国,数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
中国传统短篇动画一般指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形式上使用剪纸、水墨、皮影、木偶、戏曲等艺术元素,内容上取材于文学经典、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故事,时长在三十分钟以
在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方面,我国法学界曾有过三次大的讨论。在90年代后期达成共识,法治与人治的区分不在于是否由人来治理,而在于法是否具有至上权威,应当实行依法治国,彻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盛行,电视、电影、广告、报刊杂志、网络等使"观看"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人们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而不是在"
目的:亚健康状态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日渐重视的研究热点。中医学典籍中虽然没有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但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
<正> 目前关于注塑模底板厚度计算公式缺少,常用估计法确定其厚度。现介绍几种关于两端有互相平行模脚、中间无支承的矩形底板厚度的计算方法。 一、底板承压区域为矩形 这里
目的:筛选出对新疆枣果黑斑病、缩果病、红枣叶斑病和新疆枣树叶螨有较好防效并安全的生物农药种类,为新疆红枣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在室内采用菌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