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密度、亚群及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作为生物学指标的预后意义,以此丰富DCIS预后评估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诊断的100例乳腺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坏死、钙化、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指数、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等信息。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上评估肿瘤间质TILs的密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TILs亚群(CD4+T、CD8+T、FOXP3+T细胞)及PD-L1(SP142)的表达情况。运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TILs密度、亚群及其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DC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结果:(1)100例乳腺DCI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1.5岁(26-84岁);43例患者已绝经;肿瘤中位最大径1.8cm(0.2-9cm);33例病灶伴坏死、18例病灶伴钙化;组织学分级为低级别17例(17.0%)、中级别48例(48.0%)、高级别35例(35.0%);分子亚型Luminal A型38例(38.0%)、Luminal B型25例(25.0%)、HER2过表达型23例(23.0%)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14例(14.0%)。所有患者中79人(79.0%)接受了保乳手术,其他21人(21.0%)接受了乳房切除术;75人(75.0%)接受了术后放射治疗,60人(60.0%)接受了术后内分泌治疗。截止末次随访时间2021年10月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57.5个月(7-81个月),20名(20.0%)患者发生同侧复发,包括DCIS 8例(40%);浸润性导管癌(IDC)12例(60%),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2)高密度的间质TILs(≥20%)与DCIS患者组织学高级别(P=0.008)、ER阴性(P=0.003)、PR阴性(P=0.009)、HER2过表达(P=0.018)及术后内分泌治疗(P=0.015)有关。(3)高密度的TILs亚群(CD4+T、CD8+T、FOXP3+T细胞)均与肿瘤坏死、组织学高级别、ER阴性、PR阴性及HER2过表达及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P均<0.05);高密度的FOXP3+T细胞还与与肿瘤大小(P=0.002)、Ki-67指数(P<0.001)及手术方式(P=0.048)有关;然而,TILs亚群密度在年龄、绝经状态、钙化、及术后放疗等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我们发现CD4/CD8+T细胞比值>1与ER阴性(P=0.001)、PR阴性(P=0.002)、HER2过表达(P=0.009)、Ki-67高增殖指数(P=0.018)及术后内分泌治疗(P=0.003)有关。(4)本研究发现,PD-L1(SP142)在DCIS肿瘤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有18例(18.0%)患者间质TILs不同程度的表达PD-L1(SP142),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坏死(P=0.025)、组织学高级别(P=0.004)、ER阴性(P=0.001)、PR阴性(P=0.001)、Ki-67高增殖指数(P=0.001)及间质TILs高密度(P<0.001)有关。我们并没有发现PD-L1(SP142)表达与HER2状态之间的关系(P=0.080)。(5)基于DCIS患者分子亚型进一步分析发现,52.2%的HER2过表达型患者和64.3%的TNBC患者间质TILs密度≥20%。同时,PD-L1(SP142)在HER2过表达型(34.8%)及TNBC(35.7%)亚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Luminal A型(2.6%)和Luminal B型(16.0%)。高密度的TILs亚群(CD4+T、CD8+T、FOXP3+T细胞)与HER2过表达型及TNBC有关(P均<0.05)。(6)DCI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的分析发现,复发与低年龄(P=0.044)、未绝经(P=0.006)、肿瘤伴坏死(P=0.004)、组织学高级别(P=0.009)、高密度的间质TILs(P<0.001)、高密度CD4+T细胞(P<0.001)、高密度CD8+T细胞(P<0.001)及PD-L1+TILs存在(P<0.001)有关。(7)100例DCIS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70.816±2.103(95%CI:66.694-74.937)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得出,高密度的间质TILs(P<0.001)、CD4+T细胞(P<0.001)、CD8+T细胞(P<0.001)及PD-L1+TILs存在(P<0.001)与DCIS患者更差的无病生存期(DFS)有关。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DCIS患者DFS预后的因素有:坏死(P=0.006)、组织学分级(P=0.011)、间质TILs密度(P<0.001)、CD4+T细胞密度(P<0.001)、CD8+T细胞密度(P<0.001)及间质TILs中PD-L1的表达(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间质TILs密度(P=0.005,HR:47.12;95%CI:3.26-681.11)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密度的间质TILs、亚群(CD4+T、CD8+T)及其PD-L1的阳性表达与DCIS患者某些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同侧复发有关;间质TILs密度、亚群及其PD-L1的表达在DCIS各分子亚型中存在差异,高密度的间质TILs及亚群在HER2过表达型及TNBC中更常见,TNBC中PD-L1+TILs的比例更高,提示HER2过表达型及TNBC可能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TNBC免疫抑制更明显;间质TILs密度是影响DCIS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可作为DCIS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