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京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与PM2.5显著相关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十多年间大幅度降低。基于长期连续采样全面揭示北京PM2.5的污染特征和进行来源分析,可以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在两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两年多的PM2.5化学物种采样,基于全样品分析对PM2.5的质量浓度与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以及PM2.5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对PM2.5的浓度变化特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与PM2.5显著相关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十多年间大幅度降低。基于长期连续采样全面揭示北京PM2.5的污染特征和进行来源分析,可以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在两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两年多的PM2.5化学物种采样,基于全样品分析对PM2.5的质量浓度与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以及PM2.5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对PM2.5的浓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周均浓度变化范围均很大,PM2.5的周均浓度在37~346μg.m-3之间变化,相邻两周的浓度相差最大达2.5倍。第二年PM2.5的平均浓度为98μg.m-3,接近我国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表明北京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两个采样点第二年的平均浓度比第一年降低12%~20%,下降幅度较大。PM2.5占PM10年均质量浓度的55%,但PM2.5与PM10和TSP浓度的季节变化形式不同,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其浓度比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明冬季大量增加的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导致粗颗粒物的浓度急剧增加。对PM2.5中无机多元素、水溶性离子物种和含碳组分的全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采暖燃烧源的排放大量增加与特殊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导致PM2.5及其除地壳元素之外所有组分的浓度在冬季的同一周达到最大值。在春季典型沙尘污染周,土壤尘的含量高达36.7%,较平均值高出近2倍,而其它组分以及PM2.5的浓度均显著降低。在已鉴别的PM2.5组分中有58%为一次颗粒物。有机物、离子物种(SO42-、NO3-和NH4+)、土壤尘和元素碳等是PM2.5的主要组分,其中有机物的含量最高,达到~28%。这些组分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不尽相同,反映了其来源(包括二次来源)以及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NH4+可完全中和超过84%但非全部的SO42-和NO3-,因而PM2.5呈酸性。两个采样点PM2.5的浓度通常相差不大且化学组成相似,说明在城区10km的采样范围未对PM2.5的浓度与组成造成显著差异。采用富集因子法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相对于土壤尘富集的元素有S、Cl、K、Cu、Zn、Mn、Ni、Se、Br和Pb等。Se和S元素的高富集度反映了北京大气细颗粒物的燃煤污染特征;其它元素的富集则反映了机动车、工业过程等的影响。Ca和Mg元素也有所富集,说明建筑扬尘对PM2.5也有一定的贡献。此外,NO3-与SO42-的浓度比值较低,表明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大于机动车的贡献;Br与Pb的浓度之比反映PM2.5中的Pb不能完全由汽车排放所解释,Pb与Se元素以及EC的对比分析表明燃煤可能是Pb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雨污混流、管网混接破损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污水进入并囤积在雨水管网中,导致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雨水排水口晴天污水长流、雨天污染加剧,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巨大。论文选取南太湖(湖州地区)典型雨水排水口开展其排放特点与水质特性调研,探究不同生物炭配比与工况条件下生物渗滤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性能与生物膜菌群结构变化,解析炭基强化生物渗滤系统去污机制,并模拟研究暴雨冲刷、水
随着全国各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提出了较高要求,迫切需要适用于农村污水的高效率、易维护、运行成本低、氮磷稳定达标的处理技术。本论文通过构建高效脱氮除磷组合填料,研发了耐水量水质冲击负荷、便于安装维护的组装式一体化同步脱氮除磷生物滤池,用于分散式农村污水的达标处理。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强化除磷填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可知海绵铁和加气混凝土砌块除磷均主要为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是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向的工作重点。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RTO)是目前最有效的VOCs治理技术,但它们在处理低浓度含VOCs废气时具有工艺链条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吸收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降解效率高等优点,在低浓度VOCs的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这项技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且不同种类VOCs的降解机理有待明晰。本文采用吸收耦合
海水淡化是一种能有效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膜蒸馏是将传统热法和膜分离法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术,以气液两相的平衡作为基础,液相吸收潜热后汽化来实现相变,在膜两侧蒸气压差的推动力下,蒸气透过分离膜,进而实现脱盐。该技术凭借着膜通量大、设备简单、脱盐率高、容易操作等优势,在海水淡化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采用真空膜蒸馏进行海水淡化试验,考察了温度、真空度、流速、进水水质等因素对膜通量和产
农田面源污染减排对改善我国农业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本论文以国家水专项湖州长兴县吕山乡稻田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基地为依托,以源头控制和过程拦截两个面源减排策略为指导,在调查示范工程技术试验区稻田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和降雨径流氮磷流失规律的基础上,考察了炭基有机肥施用对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规律,探究了生态沟对稻田径流氮磷的截留效果,以期为集约化稻作区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提供支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金属材料表面处理规模逐年扩大,其末端副产物电镀污泥和酸洗废液的产量日益增长。目前对于电镀污泥和酸洗废液的处置以无害化处理为主,也有部分资源化利用,但很少考虑两者的协同处理及能源的回收。本文根据浓差电池原理,对电镀污泥和盐酸酸洗废液进行资源化协同处理,并初步探究了重金属在试验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回收产物的基本组成,以探索浓差电池资源化协同处理电镀污泥和盐酸酸洗废液的技术可行性。研
高纯水在火力发电、医药、微电子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高纯水制备的核心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盐。无膜电去离子(MFEDI)是一种新型除盐技术,具有无需酸碱再生、除盐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便等突出优点。到目前为止,MFEDI多作为一种高纯水制备的深度除盐技术,应用于处理两级反渗透(RO-RO)出水,而本论文针对反渗透投资成本高,维护保养复杂等问题,将MFEDI技术作为一种预除盐技术代替二级RO处理一级
该论文以Cu/γ-AlO催化剂为基础,以Ce、Sn为助剂对其进行改性掺杂,用浸渍的方法制备了Cu/ γ-AlO、Cu-Ce/γ-AlO及Cu-Sn-Ce/γ-AlO三系列湿式氧化催化剂,并优化了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用TG-DTA、XRD、BET表面积、SEM、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掺杂前后及掺杂工艺对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以苯酚配水为污染物,对其进行催化湿式氧化降解,研究了三系列催化剂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