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地这一趋势为东方文明提供了新的机遇,它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自近代以来东西文化失衡的现状。如何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我们携着中华文化自身孕育的价值观念能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同时,西方主流价值的强势冲击使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现实呼唤古老的中华文化价值。作为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主体,对先秦儒家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天人观念,仁爱思想,中和思想,力命观念,义利关系,群己观念及内圣外王等内容的发掘,对当代个体安身立命及国家的文化战略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将先秦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放到它形成、发展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中,以期认识先秦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本来面目,并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新的认识。春秋时代,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转型之中。商周时期确立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剧烈冲击,并呈临崩乐坏之势。先秦儒家自孔子创立之后,对西周以天命观念、崇德观念、尊礼观念、孝亲观念、和同观念为基础的价值观念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并形成一系列新的观念,进而逐渐塑造出先秦儒家核心价值体系。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孔子的天人观念中注重对人的关照。第二,天人观念自身内涵着仁道原则。在“天命糜常”“惟德是辅”的观念影响下,周人守护天命的最好方法便是“敬德保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先秦儒家仁学思想即来源于周代“重德”、“敬德”的价值取向。第三,天人之辨又与中和思想相联系。儒家讲求天人合一,从天文与人文的统一出发,寻求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第四,天人之辨又内在地与力命关系相联结。人是否能够驾驭必然之命?必然之命能否为主体选择提供可能?从来都是先秦儒家苦苦追寻的问题。第五,作为主体性存在,人既是类群,又是个体:因此人既可以表现为统一的整体,又能够以自我作为其存在形式。与主体存在这一基本问题相联系,先秦儒家展开关于群己关系问题的探讨。第六,群己关系最终指向的是如何将普遍规范协调个人同整体间的利益问题,此一问题展开于儒学之中即为义利之辨。就价值观方面来说,义利之辨内涵着道义原则同功利原则之间的定位。正是通过对利益关系中公私关系的定位,孔子奠基的先秦儒家价值观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最后,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个体道德修养。对于个体修身的价值追求,先秦儒家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其以内圣外王为核心,追求知情意的统一、内圣与外王的统一、自强不息与审时度势的统一,进而最终落脚于壹是以修身为本的价值追求。先秦儒家就是通过对这一系列观念的阐释,完成了其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总之,先秦儒家核心价值内涵博大精深,理论体系全面完备,不仅奠定了儒家理论的根基,而且成为儒学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而,研究先秦儒家核心价值,对于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提升国民精神气质,涵养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