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科教学研究,评价教师业务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小学校园里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竞相闪亮登场,公开课更多地被当作获奖、晋升、扬名的一种手段。人们受功利的驱使认真上演着每一堂美丽的公开课,公开课的成本越来越昂贵,而公开课的价值越来越受到普遍的质疑。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校级数学公开课的研究,对学校教研组的研讨型“常态”课和学校组织的竞赛型“作秀”课进行观察、分析、探寻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讨型“常态”课具有示范价值、学习价值、诊断价值。竞赛型“作秀”课具有引导价值、评优价值、创新价值。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公开课被赋予太多额外的价值,扭曲了人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很多人对公开课有抵触情绪,甚至不屑于讨论公开课的价值。因此,公开课正面临开课者的热情和听课者的冷漠之间的两难。本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解读这一现象,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思考公开课价值的显现、失落、回归的人为因素,提出教师应追求公开课的内在价值的努力方向。本研究描摹了公开课执教者、学生、听课教师、学校领导、评课专家等人对公开课的真实感受和态度。揭示了公开课的很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可悲现象,再进一步分析其成因:教师职业压力大,专业化水平低;从众心理和中庸知道的影响、对功利的追求;学术腐败对校园的感染;评价制度的束缚;教研水平相对落后。放眼未来,公开课要健康发展,实现其最大价值,教师必须放下功利、淡泊名利,带着虔诚的心,怀着对学生的责任、对职业的热爱、对同行的诚信,以研究者的身份,为研究数学教学而进行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