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子会”是山西柳林县民众在元宵节、填仓节期间围绕“盘子”举行的一系列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盘子”是当地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仿造古代庙宇,加工木材,并赋以雕刻、绘画图案、面塑供品、书法对联、彩灯挂饰而建造成的阁楼式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篇论文通过运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以探究“盘子会”的起源、发展历程、传播机制及其他相关内容,并将之与具体情境相勾连,探讨其与山西柳林县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历史环境及百姓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作为仪式传播活动的“盘子会”所呈现的特征。第一,对“盘子”及“盘子会”的组成要素、仪式过程进行界定、概述。第二,调查研究“盘子”及“盘子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作为民俗事项的“盘子会”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从横向的角度分析“盘子会”的传播机制,探讨“盘子会”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功能的意义建构、变迁及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过程。第四,分析“盘子会”传播活动的特点、仪式消解的表现、原因及重构对策等。第五,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既要保护“盘子会”文化的物质层面,又要重构其精神信仰。相较于目前有关“传播习俗”的研究成果,本文力求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皆有所创新和突破。首先,本文在内容方面追求以下两方面的突破:其一,由于当前的研究成果大多为描述性质,缺乏一定的理论分析,因此,本文旨在从传播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探究“盘子会”这一传播习俗与社会、民众互动的过程,加强学理性分析。其二,本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盘子会”民俗事项与当地社会环境的关系,并且由此思考如何保护“盘子会”文化的物质层面,如何重构其精神信仰。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追求以下突破。在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访谈的过程中,尽力保持“双重身份”,既可以与被研究者进行顺利地沟通,了解其意义建构和思维过程,又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不失研究所需要的距离感和对被研究者意义表达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