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后期,正是进行自我探索,完成自我同一性确立的时期。根据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这一时期个体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而自我同一性形成是人格完善的标志,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特别是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差异缺乏研究。
本研究利用周红梅(2006)修订编制的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三个年级的297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艺术类高职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而为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资料,丰富国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理论。
结果发现:(1)艺校高职生的同一性状态多为完成型和扩散型,延缓型和早闭型的为少数;(2)延缓型同一性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最高,完成型和早闭型同一性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其它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同一性状态,扩散型同一性状态在总均分和抑郁上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同一性状态,因而,延缓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完成型和早闭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3)心理总分与探索呈正相关,即被试在探索上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4)承诺与心理总分呈负相关,即被试在承诺上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大一比大三在承诺上得分要低,男生在承诺上得分比女生要高,在探索上得分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