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已势如破竹、难以阻挡,中西方人深层次的价值观交流已无法避免。而如何清晰理解和顺利完成中西方人内在的、形上的生死交流,寻根究源,我们必须全面而深入的比对中西文化两大巨匠——孔子和耶稣的生死观。本文孔子与耶稣的生死伦理比较主要立足于《论语》与《新约·四福音书》两大文本,以生死本体论为基点,生死态度论为表现,生死价值论为核心,生死超越论为归宿,从四大方面对孔耶生死伦理进行全新的比照。生死本体论是孔耶生死伦理之根本,决定生死伦理的其他三个方面。孔子与耶稣关于生命的本原体现在天和上帝的本质区别中,这一方面表现为人是万物之最的共性,另一方面又决定纵向有序和横向平等的不同世俗人伦秩序。在天和上帝面前,孔子与耶稣分别都是德性的最高典范,但孔子与天的关系切不可等同于耶稣与上帝的父子关系,从而使孔子对天和耶稣对上帝的态度及其反作用力存在异同性。孔耶都发现人性之善,但孔子寻找“知善—求善—至善”的人生模式,而耶稣追求“至善—原罪—救赎—善”的人生路向,从而产生他们人生修养方式上的异同。生死态度论是孔耶生死伦理最强有力的外在表现。孔耶在生命态度上存在身心一体与灵肉二元之别,“心”与“灵”不可完全替代。但孔耶都提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主张生命有层次性,且精神生命要优于肉体生命,并体味和彰显积极坚韧与挖掘潜能的精神。同时,孔耶分别表现出忠恕突破与宽容革新的生活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积极金律”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相似的地位和同样的道德诉求,但道德实践的难易程度却呈现明显的差异。孔耶在面对死亡时都心怀坦然,但耶稣是一个绝对的宿命论者,孔子却不全然。然而,孔子的出生入死与耶稣的出死入生在本质上都收获了生命的永恒。生死价值论是孔耶生死伦理之核心。本文主要将孔子“信、礼、仁”的“三主常”和耶稣“信、望、爱”的“三主德”进行相互镜鉴。孔耶之“信”的比较主要在生命主体性之间,而“礼”与“望”的异同存在于价值生成的路向和诉求之中,“仁”与“爱”的关系则在它们内在的价值根基性、外延性和最终的目标性之中。生死超越论是孔耶生死伦理之归宿。孔耶在生死超越方式上有着最根本的内超与外超之别,但其中所蕴含的内外方式和内外手段存有异同性。同时,孔耶在生死超越的具体路径中都显现出“小我”与“大我”的生命形式,但具体内容却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生死超越的目标上,孔子将彼岸寓于此岸之中,耶稣却将彼岸与此岸截然分开,他们追求的不朽与永生存有世俗与神圣之本质区别,但其中又隐含着造就“新人”等不可抹煞的共性。深入细致的考量孔耶生死伦理的异同性,不仅有利于理性辩证地看待孔子和耶稣的生死思想,而且为构建当代中国生死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