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此外,我国过去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集中资源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增长极,再追求辐射带动效应,其结果导致区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上述各种不良后果叠加产生的负面效应,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技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从全国整体来看,工业仍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型工业化也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详细阐释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为下文新型工业化驱动新型化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简述了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总结了新型工业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接下来,以德国弗莱堡、韩国首尔、巴西圣保罗、美国芝加哥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上述国家以新型工业化驱动新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最后针对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创新、产业选择与“人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