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遗址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将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和其所在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从而实现大遗址区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如今学科的细致划分,使得大遗址保护涉及到很多学科,单看这些学科,它们都言之有理,但统筹决策起来它们又都存在着一定的专业限制,难以全然解决大遗址区的人居环境问题。本文鉴于此,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对大遗址区人居环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与研究。笔者首先阐述了大遗址区人居环境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人”的需求出发,将大遗址区的人居环境的研究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地提出了大遗址区人居环境改善所要考虑的因素。然后,对大遗址区人居环境进行了整体策略的研究。具体说来,笔者以融贯学科方向的方法依据宏观考虑因素提出了遗址及其周边人居环境建设的前期研究框架;以国内外大遗址区域形态与结构横向对比的方法依据中观考虑因素,构建了大遗址区域统筹的模式;以“以人为本”与“以聚落为本”两大方向为基本考虑因素,构建了大遗址区内聚落的评价体系。最后,对汉长安城遗址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宏观层面面提出了汉长安城遗址公园的理想模式,中观层面统筹了汉长安城区周边的产业、交通、土地利用,微观层面提出了汉长安城遗址区内聚落人居环境改善的一般步骤,并用模糊数学法从优到劣排列出了汉长安城内聚落的人居环境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制定出了村落的存留方案,选出了典型案例——施家寨,最后对施家寨提出了有机更新的具体策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遗址在城市中,城中在遗址中”历史上“阡陌交通”的形象是汉长安城遗址区内聚落发展的理想方式;遗址对周边具有的功能渗透的作用,需要周边区域在交通、产业、土地利用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承接;占压遗址与否、规划及管理水平的优劣、聚落外围绿化水平、聚落垃圾处理形式等是影响聚落人居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通过排序,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现存的16个村庄可建设为社区保留在遗址区内,剩余的38个村落在中观甚至宏观的整个区域内安置,同时通过各方面的更新整治可达到人居环境从内到外改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