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而考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成熟的学习经历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国际上有影响且比较成熟的调查问卷,通过本地化开发,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对本科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经历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学习经历的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学习环境、学业投入和学习结果。通过对以上这三个维度的分析,把握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经历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首先,在学习环境这一维度上:大学生对学习环境利用的感知满意度一般,对物理空间及学习资源中设施设备使用的感知满意度不太乐观;大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展开学习的整体情况不太理想,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积极性不高,且使用仅停留在查找学习资源层面,不愿参与更深层次的互动、探究及合作;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时,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很少进行合作学习或参与分享交流。其次,在学习投入这一维度上: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学习迁移创新及互动合作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观念,但仅停留在基础的听课及完成作业上,批判性思考的意识薄弱,学习迁移与创新能力较差;课堂互动中生生互动最优,师生互动需加强。第三,在学习结果这一维度上,大学生学习结果体验良好,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强,但对社交经历的满意度低;在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上,大学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年级差异,但专业差异不明显;在对个人发展的满意度上,大学生对在校期间个人发展情况的自评较好,但也表现出性别、年级差异,专业差异也不同明显。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本论文分别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经历的优化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学校层面,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有效融合,完善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改进课堂实效;在教师层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发挥教师的优势,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健全师生交互的技术动力机制;在学生层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成长机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